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報業30年:從宣傳回歸新聞

http://www.CRNTT.com   2008-12-12 00:08:10  


 
  馮錫良要求編輯畫版的時候,先確定圖片的位置、大小,再考慮文字,從頭版到最後一版,每版都有一幅8寸到10寸的大照片。很快有了議論之聲:太嚇人了,每個版都用這麼大的圖片。

  王文瀾拍攝的兒童吃西瓜的照片,登上了《中國日報》的頭版;北京的風沙,也以新聞圖片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且用了整整半版,這在社會主義中國大概是第一家。

  沒過多久,《人民日報》海外版也開始有六寸、八寸的照片了,緊接著《中國青年報》全面學習《中國日報》的大照片風格。新華社攝影部主任把《中國日報》的圖片做成幻燈,號召大家向《中國日報》學習。

  中央大報大搞批評報道

  1978年之後,新聞人反思自己在“文革”中的職業角色,漸漸擔當起“社會瞭望者”應該承擔的責任。有論者認為,建國之後報紙議政是從新時期開始的。1980年,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五次會議相繼召開。《人民日報》整版發表代表和委員們所提的實質性問題。提高了國人對報刊議論國事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後,物價改革、勞動人事制度改革、要不要搞南水北調和三峽工程,每每成為報刊公開討論的話題。一面議論國事,一面為民喉舌。新時期的第一波輿論監督,中央級大報走在前頭。而且監督的對象不僅僅限於壞人壞事,甚至不限於行業不正之風。

  1980年,《工人日報》揭露渤海2號鑽井船翻沉事故,阻止了一些領導人企圖蒙混過關,把喪事當喜事辦,又揭發中央委員、鞍鋼黨委副書記、弓長嶺鐵礦黨委書記王君紹騙取榮譽、打擊迫害揭發他的職工。同年,《中國青年報》批評商業部長在飯店吃飯不照標准付費。

  1982年,黑龍江雙城堡火車站的裝卸工人在給雙城青年商店卸洗衣機的時候,要求留下十台洗衣機,按出廠價賣給他們。雙城青年商店不同意,裝卸工人就以摔洗衣機的惡劣做法報複,一共摔壞九十多台,造成八千多元的損失。2月6日,雙城青年商店給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寫信,2月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把這封信全文播出。此後一個月的時間裡,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對此事進行追蹤報道。一層層剝開鐵路部門包庇職工,借職權謀私利的種種問題。

  晚報引出周末版

  1980年代初,《羊城晚報》、《新民晚報》、《北京晚報》等相繼複刊,如同一股春風,給習慣了“兩報一刊”和頌揚性報道的讀者帶來新鮮的感覺,它們連同一些所謂“街頭小報”,給機關報帶來了壓力,為了避免讀者流失,各地機關報開始改革,很多周末類報紙(如 《南方周末》)就是這時候創辦的。

  從1978年到1988年,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10年,雖然市場經濟還沒有成為明確的國策,但國門已經打開多年,社會物質財富增加了,人們接觸到的信息多了,對信息的需求也增加了。

  面對越來越豐富的社會現實,人們希望媒介不僅對自己身邊的生活小事做出解釋,對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也得給出深刻的解讀,這便是晚報、周末類報紙流行的社會心理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