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中美從破冰到建交 13當事人親歷

http://www.CRNTT.com   2009-01-01 00:09:49  


   
  美國的情報工作也給冀朝鑄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在房間裡不談最機密的事。有很多美國人很忌諱吃脂肪過多的食品,於是美國有一種替代的冰激淩,雖然味道是一模一樣的,但實際成分是水,中方人員稱之為‘假冰激淩’。有一天我發牢騷說:‘誰要吃這個假冰激淩!’結果第二天美方就提供了真冰激淩。”這讓冀朝鑄見識了美國情報工作的厲害。

  魅力小平

  到達華盛頓的當晚,經過15個小時飛行的鄧小平來不及倒時差,他簡單換了一下服裝就來到布熱津斯基的郊外別墅,參加了他的特別家宴——8個月前,鄧小平在北京北海仿膳飯店宴請布熱津斯基時,布熱津斯基半開玩笑地說,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華盛頓家中宴請他。雙方可能都沒預料到,這一天會這麼快就到來。

  陪同鄧小平參加這次家宴的柴澤民,對這個充滿家庭溫暖氣息的晚宴還印象深刻:服務員是“老布”的3個十幾歲的孩子,他們樂顛顛地端著盤子穿梭往來;其間起居室壁爐突然冒出濃煙,手忙腳亂的老布妻子一通忙亂排除“險”情。老布拿出多年前多勃雷寧(前蘇聯駐美大使)送給他的伏特加,向小平舉杯:“我用勃列日涅夫喜歡的佳釀向你致敬!”小平也跟著笑起來。

  其實,兩人的見面並不僅僅出於私人友誼。“布熱津斯基搶在卡特前面與小平見面,有兩個目的:一是想了解小平準備要談些什麼問題,想了解我們的底細,以便於他們安排;另一方面他是想向小平同志講講他們的考慮,希望小平同志多會見記者、國會的參議員,也會見他們國家的一些有名望人士。希望小平同志利用這些機會,多介紹中國情況,消除美國國內對中美建交的一些反對聲音。小平同志也很同意,說可以安排這些事情。”

  美國的良苦用心,鄧小平一目了然,所以在安排上他也非常配合。“通常說,一個國家領導人到國會一般只演講一次,他們把參、衆兩院的主要議員合到一起,舉行招待會來演講。而這一次,他們考慮到要在國會參、衆兩院各自準備一次座談會。”柴澤民回憶,布熱津斯基提的建議很具體,他希望小平正式演講內容少一些,美國人想了解什麼,可以多提問題、多提意見,然後留更多的時間答複這些問題。“這麼安排,小平同志同意,說可以。”而後來在參議院舉行的午餐會上,美國各地100名參議員中有近90名參加,鄧小平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除了一般的記者接見,美國方面還特地安排了一些有影響力的報紙雜志主編、出版人等與鄧小平見面。唐龍彬回憶,他們曾經想取消幾場地方記者的採訪,以保證小平的休息,“當我們向小平同志報告此類事時,他總是表示能見還是見見為好”。布熱津斯基“布置”的作業並不輕松,“他還提出在華盛頓和一些民間人士、一些大學教授進行接觸”。1月31日,費城坦普爾大學在華盛頓的布萊爾大廳舉行儀式,授予鄧小平“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此外,“小平還去了一些研究機構、外交協會做演講,忙得很”。

  1月30日晚上,肯尼迪中心幾乎成了美國權貴人士的聚會所場。卡特總統夫婦帶著女兒、蒙代爾副總統夫婦、萬斯夫婦、布熱津斯基夫婦,以及美國許多社會名流悉數出席,這一天,他們全都成了鄧小平的配角。

  晚會的舉辦方式也是中國人第一次經歷的。柴澤民說,本來是美國政府組織,但“當時美國政府沒有這筆款項,國會不批”,所以最後是企業家買票的方式籌的款,“有的人一下子買10張20張”,買票數量因企業大小不同而迥異。據稱這場演出耗資50萬美元,是卡特時期最“奢侈”的一次活動。

  許多美國明星都參加了演出,包括後來中國人熟悉的著名鄉村歌手約翰.丹佛。據說主辦者聽說鄧小平喜歡籃球,還特地安排了哈萊姆環球游覽職業文娛球隊的籃球表演,博得全場喝彩。讓柴澤民印象最深的是,在每個節目之間一些著名人士上台。比如第一位上台的,是第一個上天的宇航員格倫;第二個是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起初,柴澤民還將這些人的上台理解為“報幕”,後來他發現“每一次他們上台,都是在演講,講中美建交的意義,說中國的好話,最後捎帶講下面演什麼節目”。或許對媒體來說,這兩位名流的登台本身就是新聞。

  最牽動人心的一幕是最後一個節目:約200名美國兒童用中文合唱《我愛北京天安門》。演出結束後,卡特夫婦陪同小平夫婦登台謝幕,“唱歌的小孩們都抱著小平,小平也抱著他們親吻,一下子來了個全場轟動。大家也跟著鼓掌、喊叫,氣氛特別熱烈”。柴澤民說,那些孩子的舉動並不是美方事先安排好的,但不知為什麼,對這些孩子來說,這位個子不高的中國老人好像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台上,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手久久地握在了一起。這種情感交流是如此自然而純樸,它在瞬間超越了所有的政治以及意識形態藩籬,“很多觀衆當場就流淚了”。

  在華盛頓停留的最後一個晚上,鄧小平夫婦在中國駐美聯絡處舉行答謝招待會。參加的客人之多大大超過預期,把聯絡處大廳擠得水洩不通。來賓們根本顧不上中國厨師提供的美食,都爭先恐後擠上前去與鄧小平握手、碰杯、簽名或合影留念。“為小平做翻譯的是費斐,她又瘦又小,幾乎擠不上只有一尺高的講台,還是美方兩名高大健壯的保安把她舉到台上去的。”唐龍彬笑著回憶。

  “鄧小平旋風”在他去牛仔的故鄉——得克薩斯州時再一次刮起。在休斯敦旁邊的西蒙頓小鎮,美方安排鄧小平去競技場看傳統的馬術表演。他一出現時,全場2000多名觀衆就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

  在競技場,盛情的主人為每位中國嘉賓發了一頂當地產的牛仔帽,作為禮賓官的唐龍彬當時心裡一陣緊張,“因為事先沒有布置過”。但他看到小平笑著接過,毫不猶豫地戴上,他身旁的冀朝鑄為他扶正了帽檐。全場又是一片掌聲。柴澤民說,個頭不高的小平戴上大沿帽,顯得人更小了,但他毫不介意。戴著牛仔帽,鄧小平談笑風生,無拘無束地與牛仔們打成一片,不僅給當地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讓全美的老百姓一睹中國領袖的風采。

  鄧小平應邀坐上一輛19世紀的馬車繞場一周,他站在馬車上把牛仔帽取下來向觀衆招手,大家對這位平易隨和的老人又是一番鼓掌。“從馬車上下來後,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小孩,小平把小孩抱過來,又是親又是吻。”柴澤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天的掌聲和歡呼聲,那個熱烈的氣氛仿佛仍在眼前,讓這位92歲的老人至今回憶起來,臉上仍蕩漾著笑意。這些場面通過電視畫面傳播出去,一個自信、友好而開放的新一代中國領導人,便悄悄占據在美國人心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