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腐敗是轉型社會潤滑劑?

http://www.CRNTT.com   2009-01-12 08:19:07  


 
  亨廷頓注意到L.R.埃爾福德等人的一個研究結論:“階級分化越嚴重的國家,似乎政治腐敗就越少”。這是很有意義的、值得討論的結論。在階級分化明顯的國家,進入高層政治機構的大多是富有階級,因其富有,其消費偏好與效用函數已不同於窮人,他們有較大的興趣來通過維護公共利益換取自己的聲譽;這一批人在社會地位上的一致性,易使他們形成較統一的價值觀念,並使之轉化為某種政治理想,努力去建立一種相應的政治制度。這是一種理論分析。歷史與現實似乎也提供了支持這一結論的證據。英國和澳大利亞這兩個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傳統貴族階級沒有受到大的打擊,階級分野比較清楚,政治活動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上層階級的倫理道德和貴族風範。一般認為,英國和澳大利亞政治中的腐敗程度要比北美國家為輕。近幾年觀察意大利政壇的情況似乎也可以說明問題。意大利天民黨是富人為主的黨,而工黨成員的家庭出身一般比較卑微。近幾年意大利的政壇腐敗案件頻頻曝光,而兩個政黨相比較,工黨的腐敗情形更為嚴重。

  但是,筆者認為,埃爾福德的這個結論不具有普遍意義。階級分野程度與政治清明之間呈正相關必須有這樣的條件:階級分野既有穩定性,又有有序的開放性。如果階級分野沒有穩定性,經常如國人所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政治舞台成為冒險家的樂園,政治家就會奉行短期行為,政治清明也就談不上了。另一方面,如果階級分野缺乏有序的開放性,那便會出現寡頭壟斷政治,雖然政治家個人不腐敗,也會是一種集團腐敗。從中國歷史看,封建社會的階級分化不可謂不嚴重,但政治腐敗卻同樣嚴重。雖然中國的科舉制度似乎給下層社會的百姓提供了一種向上走的渠道,但這遠不是一種有效的制度。中國封建社會的階級分野既不具有穩定性,也不具有有序的開放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