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蔡定劍:中國改革的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09-01-16 05:48:58  


 
  第三,以強化人大職權為依托。改革黨與人大的關係,提高人大的權威和地位。黨如何通過人民代表機關的方式執政是不太困難的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政黨都是這麼做的,就是把國家的事情拿到人大通過公開的方式進行討論、辯論,同時通過人大來加強對政府的監督。這可以從地方人大開始,加強地方人大的能力建設,提高地方人大的權威和地位。1978年以後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是從加強人大開始的。現在應該進一步深化人大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四、以公共財政和公共預算為行政改革的重點。行政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建立廉政、高效、法治的政府。現在中國最大的一個問題,包括經濟改革帶來的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腐敗。其實,腐敗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過公共財政制度的改革來解決的。需要說明的是,我這裡說的公共財政,跟很多經濟學家說的是不一樣的意思。很多經濟學家講公共財政,說的是財政預算這一塊,把更多的錢安排給公共社會保障服務這一塊。我說的公共財政,是指財政應該是公共的,預算應該是民主化的決策過程,是公開的、透明的,預算應經過民主程序討論決定的,而且應該受到民主監督,這才是公共財政。而不是說,把這個錢用在公共服務上,叫公共財政;用在官員身上,就不叫公共財政?我希望廣東能够拿出一點地方來搞公共財政制度的改革,這是很關鍵、很核心的一個行政改革措施,也是解決腐敗的有效措施,這樣的改革只有少數黑箱操作的領導受限,社會都會得利的一個好的改革。 

  第五、司法改革我不多講了。 

  第六、擴大公衆參與,保障規範NGO的發展。 

  十七大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關鍵是要以法律保障公民的參與權並制度化。公衆參與是現代民主制度發展的新趨勢,是選舉代議制民主的重要補充。公衆參與的民主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從立法、行政決策、行政執法,到基層治理、社會監督等各個領域。西方國家的民主發展是先行代議制民主,在代議制民主出現不足情況下,在六七十年代又發展公衆參與的各種民主形式,成為激活民主制度的重要方法,公衆直接參與式民主正出現生動的景象。鑒於我國後發民主的特點,為求民主的漸進和社會穩定,先發展公衆參與式民主,再發展選舉民主,可能是一條中國式民主發展道路。依此認識,就應把公衆參與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建設的內容,通過立法使公衆參與法制化,保障公衆參與的權利。公衆參與當前主要可從以下方面擴大和完善: 

  公衆參與離不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發展非政府組織是公民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排斥壓制將產生社會矛盾,也不利於有序的政治參與。採取傳統的官方控制的發展模式也完全不適應社會的要求。只有採取保護並通過法制規範的辦法才能使它健康發展。 

  可見,雖然自上而下的改革動力日益衰落。但是,由於市場經濟改革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個人財產的增加、個人的自主和自由、利益和權利意識的增長。來自社會基層公衆參與的力量日益興起,產生了一種新的社會政治改革的衝動。農村基層民主的發展,草根NGO的生長,以業主為基礎的城市社區自治的要求,各種利益受害者的維權行動,利益團體的游說,公共知識分子的出現,媒體監督者角色突顯,律師作為自主的維護法制的社會力量,還有來自地方和基層黨政機關的自主進行的創新改革等等,成為新的推動政治改革的動力。而政治領導人順應這種要求,是中國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我們還是從十七大報告看到這種希望。胡錦濤總書記說,政治體制改革“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 

  (燕山大講堂簡介:“燕山大講堂”,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主辦,騰訊網承辦,邀請著名學者和公衆人物就當下的熱點話題發表演講並回答提問。論壇面向公衆開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