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罕見旱情 爲何突然才被關注

http://www.CRNTT.com   2009-02-09 11:36:34  


此次乾旱極其罕見
  中評社北京2月9日訊/紅網今天登出高福生的文章,作者疑問“是甚麼原因讓如此‘時間長、範圍廣、災情重、危害大’的乾旱信息姗姗來遲”?認爲“罕見旱情拷問政府信息透明公開”。文章内容如下: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然而眼下一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卻正在威脅著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7個小麥主產省份。很多地方甚至從去年10月下旬以來,連續100多天沒有下過一場像樣的雨雪,土地龜裂、河流乾涸,地裡的冬小麥面臨絕產危險。截至2月6日,全國共15個省、市不同程度遭遇大規模乾旱,作物受旱面積1.61億畝,有437萬人、210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2月7日《新京報》)
  
  據報道,這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始於去年十月下旬。迄今為止,河南全省小麥受旱面積4150多萬畝,嚴重受旱700萬畝,13萬多人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安徽全省受旱面積達到2591萬畝,直接經濟損失已近十六億元人民幣;陝西關中、渭北地區15萬人面臨臨時飲水困難;江西鄱陽湖水位已連續創下歷史同期最低水位,湖區大面積乾涸,當地群衆出現一定程度用水困難;河北省會石家莊遭遇50年來少見秋旱,40萬人出現季節性飲水困難;山西陽泉農民掘地一米仍難播種……
  
  盡管旱魔肆虐,所到之處“秧苗枯死、土地龜裂、人畜幹渴”,但在近四個月的時間內,旱情不斷“升級”、“變化”的過程卻幾近“無聲無息”,不為很多人所知。因而新年伊始,當不少人原以為金融危機持續下的社會失業特別是農民工失業問題會成為新年的第一條大新聞時,卻不料“50年一遇”的大旱情首當其衝,在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充分心理准備的時候,與中央連續6年關注“三農”的一號文件一道,同時進入國人的視野和媒體集中報道的重點。
  
  面對乾旱中那一塊塊裂開的土地,面對在災難中苦苦掙扎的蒼涼背影,面對“河南登封一家6口1碗水洗臉”的特寫鏡頭,面對“歷史罕見”、“重度乾旱”、“特旱”等字眼連日來在媒體反複出現并成為關鍵詞,人們禁不住要問,是什麼原因讓如此“時間長、範圍廣、災情重、危害大”的乾旱信息姗姗來遲?如果有連續的預警體系,有對災害影響程度的充分估計,還會有那麼多人驚愕而深感“始料不及”嗎?
  
  不可否認,與水災、凍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一出現就驚濤駭浪、來勢汹汹、山崩地裂相比,旱災的發生是悄無聲息的,但它卻有可能愈演愈烈,直接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和群衆生活。竊以為,在國際金融危機和“50年一遇”的旱災考驗中國經濟的當下,政府的應急能力和行政能力,不僅體現在成功應對并化解災害危機上,還體現在及時公開發布信息上。唯有及時、透明、公開發布“罕見旱情”信息,方能讓公衆客觀了解災害的影響程度,進而理解政府,采取行動協助政府,開展生產自救。
  
  讓人欣喜的是,各級各部門和受旱各地正在變“被動”為“主動”,采取積極的應對方略彌補這一細節上的缺陷,全力抗旱保糧。春節前,中央財政已緊急撥付特大抗旱補助資金1億元,重點支持河北、山西等冬麥受旱地區做好抗旱工作;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等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動員一切力量,落實各項抗旱措施,打好這場硬仗;2月5日,國家防總首次啓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這是《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級別最高的應急響應機制;2月6日,財政部提前撥付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867億元……
  
  應對“罕見旱情”尤需信息透明公開。期盼各級政府部門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罕見旱情”的相關信息,最大程度地滿足公衆知情權。當務之急,一是要及時深入災區查核災情,實事求是地做好災情統計和信息報送工作;二是要加強統計和抗旱保糧等信息公開工作,讓受災百姓知道公共資源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向民生傾斜以及災害損失是如何補償的;三是要科學預測氣候變化,對隨後的天氣情況要有及時准確的預測,并做好最充分的預案准備。如此多管齊下,科學應對,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避免糧食大幅減產的危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