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子暘:旱災表明農地制度危害糧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09-02-14 08:08:23  


 
  農民進城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如果土地是屬於農民私有的,那麼,土地所有權會隨著人口的流動發生相應的變遷。土地會集中到在耕種方面最有優勢的人那裡。重要的是,這種有優勢的人並不必然是本村本集體的人。農民僅是一種職業,並不是一種固定的身份——農奴才是固定的身份。如果某個市民認為經營農業的前景更好,他完全可以搬到鄉下,購買土地,投資農業。 

  在這種情況下,耕種土地的人將是真正想要在這個領域謀利的人,也是在這個領域最有專業能力的人,而不僅僅是偶然出生在那裡的人。對農地的投資也不會受限於現有農民的收入水平。只要有利可圖,再大的投資都可能被吸引來。 

  專業化的人才、足够的投資、規模化的經營、靈活的經營機制,如果這些條件都具備,中國農業將爆發出現在難以想象的生產能力。如果小小的以色列可以充當“歐洲廚房”,那麼,中國完全可以成為“世界農場”。 

  可惜,所有這一切在現行的農地制度下都很難出現。對於想要投資農業的人來說,如果土地私有權不能得到切實保障,只能得到模糊的承包、租賃等等條件,那麼,他們是不可能真正大規模投資於農業的,也不會真正把他們個人的智慧、經驗、經營能力等等大量投入農業。只能讓那些出生在那裡的農民繼續耕種那塊土地。 

  政策制定者滿足於自欺欺人,一廂情願地以為給農民保留一小塊土地,就等於確保農民會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就等於確保了中國的糧食安全。 

  今年的旱災應該給他們提了醒。現行農地制度下,大量勞力進城務工,沒有明晰的土地產權。無人願意大量投資農地。投入農業的人力資源和資金很少。投資不足已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嚴重瓶頸。農業在很大程度上維持著小農經濟的狀態和水平,生產能力低下。當然,靠著龐大的土地總量和勤勉的人民,中國農業取得的成就不小。但這種農業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嗎?有對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風險的抵禦能力嗎?是對珍貴的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嗎? 

  旱災雖然沒有對中國農業造成深重危害,但至少表明了,目前的中國農業抗風險的能力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說是很低的。維持現有農地制度的主要理由就是要保證糧食安全,但把農業置於如此危險、低效的境地,實在不能說有利於中國的糧食安全。正相反,這種農地制度可說從根本上危害了中國的糧食安全。一場偶發的自然災害,或者不期而至的市場波動,就會讓億萬中國人民陷入被動甚至貧困。把這種狀況稱為安全,實在不能讓人信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