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都是農民:30年來大陸城市與農民的糾葛

http://www.CRNTT.com   2009-03-09 10:14:38  


 
城市和農民的十大糾葛

  奇幻、悲壯、荒誕却又合情合理,一部社會學的中國教科書封面是城市、封底是農民,總設計師是鄧小平,基調是改革開放,美編是655個市長,創作團體則有近6億城裏人和7億多鄉下人。他們演繹著鄉土中國與城市中國的糾葛。

  文/胡赳赳

  在中國城鄉的進化史上,二元對立的矛盾呈尖銳化、擴大化、劇烈化之勢,但又糾結不已,混雜共生,迅猛遷變。它們包括:城市/鄉村;工業/農業;水泥/耕地;進城/留守;暫住證/祖籍;回遷房/宅基地;消費主義/謀生主義;全球化/空巢化;出國大軍/進城大軍;市民階層/農民工階層;新經濟/集貿市場經濟;磁懸浮/村村通公路;英語/方言;第三産業/養殖大王;國企/鄉鎮企業;珠三角、長三角、環勃海/西部、老邊窮、欠發達;新新人類/三峽移民;引進外資/承包責任制;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新農村;低碳减排/退耕還林;勒緊褲腰帶支持工業/城市反哺農村;小資/小武;章子怡/趙本山;比基尼/基尼係數;憂鬱症/因病返貧;樂活族窮忙族禦宅族/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富人生二胎/從超生到只生一個好;煤老闆/礦工;充滿新奇事物/只有新鮮空氣;喜吃農家菜/想做城裏人;成功人士養二奶/捏脚供弟弟讀書.....。

  身份糾葛:後現代的農民

  農民是誰?務農者、進城務工人員、打工族、民工、農民工、第三産業服務者、保姆、農貿市場供應商、小商販、勞動力市場散工、裝修工、走鬼、送外賣與快遞。

  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難以定義農民身份。戶籍制度在統計學上將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直接劃分成兩類數字,于是72750萬農業人口就構成了叙事的主體:他們是農民,儘管可能生活、繁衍、奔波在城市。

  城市對他們的接收度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遷:流浪人員、三無人員、收容遣送、廢除收容遣送、贈予城市的光榮建設者稱號、造城的一份子。如果沒有他們,城市將被架空,但同時又是城市人口爆炸和擁堵的填充物。

  農民的身份,從來沒有這樣難以確認過。于是,在後現代的城市,他們變成後現代的農民,用農民的智慧存活、融入城市。他們花兩塊錢排隊下載手機鈴聲、老鄉是主要人脉關係、富裕者也炒股票供樓買車、穿戴過于求工、樂于交流或傳授務工與致富經驗、熱情洋溢、樂于助人、嫉妒比自己混得好一個層次的人。農民的身份,從來就這樣輕易爲城市人辨識。

  經典回放:孫志剛事件、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政治糾葛:鄉村與公民社會

  鄉村治理是中國基層政治的著眼點與關注點。直選、海選村長的推行難度幷不在于上級政府,而是在于當地利益的切割與再分配,以及村民們意識與觀念的未更新。總理溫家寶最近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采訪時就表明了這種態度:“我們現在實行的是村級的直接選舉,鄉、縣和不設區的市人民代表的直接選舉。縣以上實行的是間接選舉。但是我堅信,群衆能管好一個村,就一定能够管好一個鄉,一個縣,也就能够管好一個省。但要按中國的實際情况,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主方式,循序漸進”。學者于建嶸也提出了農村權力真空化的問題,演變爲宗族管理且有黑社會化的問題存在。

  教育部門鼓勵大學生畢業回鄉當村官。最近媒體報道,一位女大學生,在才藝表演、競選演說和承諾發給每戶村民冬季取暖費後,成功被村民們選上村長。在城市受教育,回農村搞建設。這種模式是顯而易見值得提倡的。

  早在1920年代,梁漱溟就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其理念爲:“國家憲政要以地方自治爲基礎,從基礎做起,就是從最基層開始做,搞鄉村的自治,一村一鄉的自治搞好了,憲政的基礎也就有了。”此後多少學者鍾情于鄉村實驗,從費孝通以降,到曹錦清著《黃河邊的中國》,近一個世紀的中國農村組織結構緩慢地發生變化,似乎具有自給自足、自我修復的功能,在革命、改革、運動等等時代潮流中幷未飽受衝擊,而是如一句偈語所言:“老牛慢吞吞地走,地球很有耐心。”

  鄉村治理圖變,離公民社會或城市人希圖中的公民社會,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