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危機是推進反腐制度建設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3-06 11:49:19  


 
  "分權制衡"的實質就是防止權力壟斷。中國在一千多年的威權社會中,權力迷信和權力崇拜貫穿始終,被皇權管制之下的臣民從小就被教育要信任權力,而不是防範權力。千百年來,老百姓即便有莫大的冤屈,最先想到的也只是企求更高層級的官員能够幫助自己伸張正義。直至今日,信訪制度仍然有其很頑強的生命力。在一個威權社會裡,權力非但不允許分割,對不得不下放到部門或地方的權力,中央政府也總是持懷疑態度,種種加強中央集權的明規則與潛規則在中國政治舞台上交相輝映,到明清兩朝達到顛峰。清末鴉片戰爭後,國家內憂外患,各種圖強自救的政治主張爭相出籠。於"西學東漸"的學術潮流中,包括"權力制衡"在內的西方啓蒙思想陸續被譯介到中國。滿清執政者為挽救朝廷危亡,也通過頻繁的引進與出訪,逐漸認識到了"分權"的重要性。盡管其時的統治者很不情願,但為社稷江山,也不得不順應歷史潮流,倡議行立憲事宜,讓渡部分君權。分權觀念在中國由是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政治認同。辛亥革命後,孫中山以美國憲法為藍本,結合中國實踐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這五項權能各自獨立、相互制約的"五權分立說",并在中華民國的制憲中得到了體現。這一百多年來,"權力制衡"的理念在中國的民意基礎日益牢固。歷史表明,在中國也可以催生出限制權力和防範權力的政治文化。曾經頗有市場的"文化宿命論"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 

  我們應該承認中國在權力劃分和對權力制衡的引進與消化上有著自己的特點,但權力制衡的機理卻是相通的。在執政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對政治體制改革如是指出,"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2004 年9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的紀念會上發表講話強調,"權力不受制約和監督,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後,又具體提出要"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權力制衡"由是被認為是十七大報告中所釋放出來的引人注目的政改焦點。也只有真正實現了有效的權力制衡,才能保證公共權力的健康運行,防止權力濫用,將權力腐敗降低到最低限度。 

  依上可見,通過權力制約來控制腐敗,已是中央的共識,也是多年來被反複強調的核心理念。既是方向已定,就應堅定地朝著目標走下去。筆者認同中國政治生態之下的反腐敗制度建設必須循序漸進,但即便選擇"相對合理主義"的改革路徑仍需強調"行勝於言"的重要。既然廟堂之下與江湖之遠對於通過權力制約來遏制腐敗,已有可貴的共識,何不奮力推動制度的實現。比如那已被證明為反腐敗所必不可少的"陽光法案",已然"研究"了二十餘年,是該建立起來的時候了。即便稍有水土有服,也可在實踐中逐漸調適。 

  "人類千百年的歷史,最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裡的夢想。"美國前總統布什的這段話在國內流傳甚廣。將它用在反腐敗領域,我們也可以說,"人類千百年來的反腐敗史,最為珍貴的就是實現了把權力關進籠子裡的夢想。"圍繞權力制約的反腐敗制度建設"不怕慢,只怕站"。這些年來的廉政實踐表明,還有許多尚待馴服的權力已經在籠子外面"站"了很久。金融風暴當前,危機亦是契機。若沒有對權力的馴服這一前提,我們又怎能放心那4萬億投資,以及更多擬用以應對金融風暴的巨額款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