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應雙軌同進

http://www.CRNTT.com   2009-03-16 00:05:47  


“胡六點”作爲大陸對台綱領性文件,引起兩岸各方高度關注。
  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南開大學台灣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曹小衡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三月號上發表專文:落實“胡六點”,加速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作者認為,建立兩岸合作機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因此更傾向於“雙軌同進”:首先是兩岸應“認真思考”和研究框架性協議,並將其作為綱領性文件在雙方認為時機成熟時簽署;其次是兩岸應儘就兩岸人民共同關心的重大經濟問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成熟一個簽署一個,使兩岸經濟和兩岸人民從中不斷獲得實質性利好。文章內容如下:

   2008年12月31日,北京隆重集會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週年,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毫無疑問,“胡六點”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大陸對台工作綱領性文件和指導思想,這一講話引起的各方強烈關注和熱議應在情理之中。

  筆者認為胡錦濤總書記講話的核心精神主要有三:第一、重申了大陸方面爭取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奮鬥目標;第二、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儘一切可能確保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為此要“認真思考和務實解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問題”; 第三、不失時機推動兩岸關係有所進展,根據當前兩岸關係的特點仍宜堅持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基本路徑,加速務實解決兩岸已有共識的重大問題,從而確保兩岸關係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

    抓住機遇共建新的中國經濟區

  自古以來台灣經濟即為中國經濟區的一部分。從230前年中國封建王朝首次派人開發台灣以來,台灣即開始納入中國經濟區範疇。在這一時期台灣整個經濟的運行與大陸經濟是完全一體的,台灣的幾大生產要素全部源自於祖國大陸:勞動力要素,主要是以大陸東南沿海的移民為主;資本則隨著大陸移民及官方帶往台灣;農耕技術也源自大陸。另外,台灣的經濟制度更是全盤自大陸複製,當時島內經濟主體是小農經濟,土地基本上可以自由買賣。在兩岸經濟交往方面,台灣經濟與祖國大陸沿海經濟交往密切,商品經濟已有相當的發展。到清朝前期的“明鄭”時代,台灣更是實行和大陸—致的官制和典章制度,將大陸先進的封建體制整體移入,在台灣普遍地推行了大陸的封建土地制度,使這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快速發展。

  台灣經濟發展與大陸經濟發展軌跡偏離的重要事件是荷蘭殖民台灣的38年和日本殖民台灣的50年。在這近90年的殖民統治中形成了20世紀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的特點和當今所謂“台灣意識”的最為重要的原因。必須承認,近代資產階級殖民制度在給台灣人民造成政治上的屈辱、經濟上的剝削的同時,相伴而來的還推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奠定了台灣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形成當代台灣經濟發展特點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是戰後台灣經濟快速融入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走向一條繼續與祖國大陸經濟隔絕、依賴世界市場的特殊發展道路。台灣經濟因殖民入侵形成的資本主義基礎、西方產業結構調整、轉移和跨國公司建立的國際分工體系這三個主要原因,使戰後台灣經濟融入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西方資本主義大國的經濟支配著台灣經濟的發展和變化,台灣逐步融入跨國公司控制下的國際分工體制,從而形成了當代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