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蔣經國與國民黨的民主化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09-04-13 08:32:59  


 
  當時祖國大陸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指引下,億萬民眾迅速脫貧致富,社會政治邁向民主與法制的軌道,更是給了蔣經國以促進,使他看到了祖國統一“既不是夢想,也不是幻想”,如果有一天台灣能與日益強大的大陸結合,則“中國會有偉大的未來前途”。關鍵在於如何建立一個可行的政治架構。此時,鄧小平通過李光耀,向“我在莫斯科的同學”蔣經國問候的信息已經傳到,兩岸的敵意在化解,蔣經國告訴身邊人,不要再說什麼“共匪”,說共產黨就可以了。他對將要執行其政治改革重任的助手李煥說:“我們必須採取主動,踏上統一之路。台灣和大陸終究必須統一。兩岸若不統一,台灣恐怕將越來越難獨立存在。”

  其時台灣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且貧富差距有所縮小;全島早已普及義務教育,中產階級人群不斷增多,公民社會意識蔚然形成;基層行政領導人和民意代表的選舉擴展到了縣級,政治體制改革的條件漸漸成熟。

  1985年12月25日,蔣經國在一次會議上撇開預先準備的講稿,公開宣布蔣家人“不能也不會”競選下一任“總統”。次年3月,他又主持召開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決議“要以黨的革新帶動全面革新”,把中央民意代表及機構改革、省市長選舉、解除“戒嚴”、開放民間組黨等問題提上議事日程,這意味著國民黨終於準備放棄一黨專政,向現代民主政黨轉型。1987年7月15日,在台灣維持了38年的“戒嚴令”解除,黨禁、報禁等對人民基本民主權利的限制隨之取消,台灣地區的政局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政治體制改革必然觸及各方既得利益集團,引來種種反對和阻力。蔣經國用不同的方式加以應付。對黨內高層,特別是中常委們的不同意見,主要採取認真討論、凝聚共識、較長時間溝通的辦法。為了安撫一些元老,他甚至拖著病體,坐輪椅上門拜訪,耐心求教。“立法院”“國民大會”裡的年邁委員和代表,多來自大陸,當年國民黨並沒有進行過認真的民選,其合法性早就受到質疑,現在對中央民意機構的改革,他們反對最力。蔣經國則指示:好好對待他們,但改革要堅定。蔣經國長期經營軍隊和情治系統,高級軍官及情報首長均為其親手提拔,這些人中有的對改革雖存疑慮,卻不敢公開抗拒,對他仍畢恭畢敬。這樣,蔣經國以其強有力的領導權威,推動改革取得突破,並保持了政局的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