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把增加農業投資作為擴大內需的主攻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09-06-12 10:13:41  


增加農業投資是促進農業全面振興與發展的關鍵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訊/拉動內需,擴大消費,重心在哪裡? 經濟參考報發表東北財經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周淑景文章表示,在於進行大規模、廣領域的農業建設投資。應通過積極的財政、金融政策和有效的農業金融服務,支持、引導農外資金大規模進入農業領域,增加對包括林業、天然草地和農田基本建設在內的農業建設投資,開辟農民就業、增收新渠道,在迅速提高即期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及其消費支出能力的基礎上,實現未來農業的持續發展和農村居民家庭收入及其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使內需市場狹小、消費長期不足局面得以根本扭轉。

      農民收入低是內需不足的主要因素

  文章認為,拉動內需,擴大國內消費,宜從增加農業投資入手。因為中國現有人口中的絕大部分為農村居民,以土地和農業經營為其福利保障的第一手段。農業不發展、農民收入低,是中國內需規模小、市場啓動難、消費長期不振的症結所在。2008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61元人民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9.5億農村居民的總純收入僅相當於3.78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的75.8%。從居民消費支出情況看,2007年,全國鄉村人口合計的生活消費總支出僅相當於城鎮人口生活消費總支出的84.5%不到;即使全部鄉村人口生活消費支出加上其家庭經營的生產費用支出總額,也只是僅比城鎮人口生活消費總支出高出21.6%不到。因此,擴大內需,增加國內消費的關鍵是必須設法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其消費支出能力。

  中國農村居民的現有收入來源:一是家庭農業經營收入;二是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形成的收入;三是外出務工的勞務收入。近幾十年來,中國農村居民收入中,雖然外出務工和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形成的收入快速增加,2007年,兩項收入合計已占到農村居民純收入的57.5%,然而卻并未從根本上扭轉農民相對收入持續走低的基本格局。1984年全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與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間的比例為1:1.84,到2008年已擴大到1:3.32。實際上,農民就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在農業,能够真正實現農民相對收入不斷增加的根本途徑,是農業的有效發展。目前農村居民相對收入走低的根本原因,乃是農業的極不發展,而非農村非農產業的欠發達和農村勞動力農外轉移的不充分。

  應當指出的是,農業并非如同傳統經濟學所認定的那樣,是一個不具發展潛力、難以容納更多就業從而已經過時的傳統產業,而是一個與時俱進、充滿活力、極具發展前景與潛力的產業。目前中國農業不發展的根本原因,一是農業經濟活動過度倚重於耕地,對耕地資源的過度利用和非耕地資源的大量閑置并存,使農業增產潛力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二是對農業自然資源的非合理開發與利用,農業自然資本儲備減少、生態失衡、環境惡化傾向不斷加劇,制約農業的有效發展;三是農業產業產品結構單一,基本屬於一種單一利用耕地以生產食品類產品和些許天然纖維為主的生計農業,單一化的產業產品選擇阻礙農業規模的有效擴大;四是農業技術與農業模式過度“跟蹤國外”的發展定式,缺乏有效傳承本國農業傳統技術及模式的前沿性、原創性研發成果等,農業發展缺乏科學與技術的有效支撑。正是這一落後、扭曲的農業發展方式,造成了中國農業的不發展和農村居民收入長期低下的困難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