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有怎樣的“低碳經濟”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0-03-04 08:36:27  


 
  第二,如果我們只是在一些形式上或概念上來“求變”,比如,不考慮市場需求和成本高低,各地去一味發展光伏電池產業,可中國完成的光伏電池作業環節,甚至可能比其他非新能源概念的產業更消耗能源,更產生損害環境的有害物排放,那麼,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謀求政績,不顧產能過剩和實際高排放的後果,不切實際地搞“概念”工程,最終將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國家資源,而且,也會造成我們在發展新能源的產業中處於愈加被動的劣勢地位。所以,從我們的現實出發,盡力挖掘中國自身內需的潛力,實際上也是一種為緩解低碳經濟這一“新國際標準”對中國這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的新興市場所造成的負面衝擊的應對之道。

  第三,因為目前的低碳標準確實包含著歐洲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相當成熟的戰略和日益完善的技術,所以,目前我們最需要的,是爭取足夠的時間來尋找和切實把握好在低碳經濟財富鏈中有利的地位。如果還像過去那樣,僅僅成為別人的加工廠,可能生產的雖然是低能耗的清潔產品,但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卻是更加嚴峻的產能消耗和有害物質的排放後果,而這些產品給予中國消費者所帶來的財富效應,會因為我們處於低端生產環節而越來越有限。這樣,中國市場自身就無法享用相對自身收入代價還較高的新能源產品和低碳消費產品。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努力要求發達國家履行技術轉讓的承諾,在接受他們新能源產品加工訂單的同時,也要求對方把技術公開,否則我們一邊大規模的生產給歐洲低碳標準的產品帶來的價格下降的市場競爭力,另一邊卻無法轉變成中國在這個領域的高競爭力。所以,在目前與歐美國家尚未達成共識的時候,我們還是應把重點放在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戰略上,充分施展我們最擅長的“規模經濟”的比較優勢,而漸漸增加研發低碳技術的資金投入比例。不過,千萬不能過快、過度地去推動最終消費市場上的低碳產品的生產。

  文章強調,中國的財力、物力甚至人力,隨著內需主導的經濟戰略實施顯得越來越寶貴,找准中國經濟可持續的“增長點”至關重要。千萬不能打無準備之戰。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借鑒一下美國,他們的低碳經濟目前落後於歐洲,所以,他們對推廣低碳經濟,表現非常謹慎;但美國人在國內卻十分重視低碳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在想方設法大力培育和發展與低碳產品相關的市場交易機制。換句話說,美國人今天在拼命聯合新興市場的“反對力量”,甚至把環境破壞的責任推給新興市場,以此達到推遲進入低碳社會的最終目的,從而為其自身爭取在未來低碳社會中發揮應有的財富創造能力贏得寶貴的準備時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