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儒法分歧與當代中國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3:45:57  


 
惟有儒法分歧在思想根源上是不可調和的,而又始終共生

  這些思想流派和儒家最能融合,儒家非常有兼容性,而且儒家本身是一個比較靈活的思想體系,除了它的底線原則之外,和其它信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調和可以互補,唯有儒家和法家這兩種思想傳統鬥爭最為激烈,最為血腥,而這兩種思想始終共生。為什麼始終共生呢?因為它們指向一樣。比如說基督教和儒家,可以各管各的,儒家更強調家庭倫理。到溫州去會看到,一個村子裡面有很多的祠堂,去拜祠堂、拜祖先的時候,用儒家這套經驗;到了另一地方,大家聚會,懺悔,就用基督教的儀式。儒法兩種思想共同指向一個東西,而在邏輯基礎上又完全不一樣,所以鬥爭最為殘酷,甚至最後發展出很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怪胎,這是因為儒法共同指向國家政權。

  如果一個人標榜自己是儒家,不可能對國家政權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構想,否則就不叫儒家。如果是佛教徒,可以對政治不關心,心靈是佛教徒,出來相信共產主義。但如果是一個儒家,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如果說你對社會政治沒有你的構想,這個不可能。

  法家的指向也是政治體制,儒法兩家都在這塊兒掐上了,都要解決國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的問題。它們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在解決一些問題上有不同的導向。所以這兩種思想在中國的根源都非常悠久,在2500年以前就已經形成、成熟了,一直延續到今天,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仍大同小異。

  我們今天面臨的是什麼問題,2500年前面臨的是什麼問題,挑出一些儒家和法家的基本概念,和大家看一看,他們指向的理想社會到底是什麼。 

  儒法鬥爭在中國最激烈的時候,除了先秦,就是文化大革命。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變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系統地把法家思想付諸實踐,以我們過去的宣傳“勞動人民非常擁護”,而且取得的效果非常巨大。這張圖是勞動人民反孔鬥爭,文革時期儒家思想所代表的體系,是我們要批判要打倒的對立面,法家非常的好。

  後來我發現1949年以後成長起來的一批人,包括我,對儒家和法家,對所有古代的思想流派都是有所隔閡的。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一套教育,包括現在40多歲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上山下鄉、讀研究生,哪怕出國的教育,在啟蒙階段,什麼叫儒家,什麼叫法家,都和歷史、和事實割斷了。在我小時候,小人書給我的印象:儒家是非常腐朽的,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的,是非常壞的,這個結論今天看也不完全錯;另一方面,小時候我對商鞅是非常崇拜的,商鞅建功立業,變法改革,非常好。最後被車裂而死,又很悲壯,更加有了一種審美的崇高感。

儒法比較之一:歷史觀和政治哲學

  先來看看他們各自的歷史觀和政治哲學,在最根本的價值出發點上,看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有什麼不一樣。

  今天號稱自己是儒家的什麼人都有,號稱自己是法家也什麼人都有。所以今天的人說他是儒家或是法家,看不清楚,還是要回到最根本,兩千多年前那個時候儒家和法家是什麼樣子,跟現在的時代相比,那時候的儒家法家解決什麼問題。

儒家的政治哲學是溫情主義、保守主義

關鍵詞:克己複禮、近悅遠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為什麼是溫情主義呢?我們想想先秦是什麼樣的國際形勢,風雲變幻,非常艱險。在地理大發現之前,所謂的世界,基本上就是我們中國,不包括西藏、內蒙、外蒙古和東北很大部分地區,甚至不包括福建地區,那個時候以山東,河南,河北一帶,這一片是中原文化的中心,就是“中國”的概念,那個時候的天下,安徽就已經很偏僻了,中原的國家也很多,就相當於現在的歐洲,法國人看德國人看比利時人,有很多的小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