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高等教育危機 對中國有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10-05-04 11:33:55  


教育本是創造社會流動的最有效手段,可美國的高等教育在不斷追求優異的同時,則有喪失這一功能的危險
  中評社北京5月4日訊/中國網今日旅美學者薛湧的評論文章“美國高等教育面臨危機”,文章表示,“對美國高等教育的評估,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有深刻的警示作用。貧富過度懸殊所導致的不平等,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教育上來,最終抑制了‘人力資本’的形成和積累速度…在中國,無論是決策者還是社會輿論,對在一個貧富分化嚴重的社會中實現教育平等的難度和重要性都遠遠低估了。…美國高等教育最近三四十年這本賬,無疑更加凸顯了中國大學的深刻危機。”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高速發展,大學財源茂盛,實力大增。美國的高等教育幾乎成為全世界的榜樣。但在美國國內,貧富分化日益嚴重,高等教育費用不斷上升,越來越難以為普通百姓承受。教育本是創造社會流動的最有效手段,可美國的高等教育在不斷追求優異的同時,則有喪失這一功能的危險。美國的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究竟"是特權的堡壘,還是機會的引擎"?高等教育將塑造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在深刻的教育危機背景下,《美國高等教育中的平等與優異》一書於2005年出版,次年即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的優秀圖書獎。領銜作者WilliamG.Bowen是美國高等教育界當之無愧的領袖,1972年年僅39歲就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1988年卸任後出任梅隆基金會主席(至2006年)。此書及同由Bowen領銜撰寫的《跨過終點線:在美國公立大學中完成學業》一書,前者重點考察精英大學,後者把重點放在公立大學,兩者相加,大概構成了迄今為止對美國高等教育的歷史、現狀與未來最全面的評估。

  中國的高等教育也經歷著史無前例的轉型。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大學開始了急劇擴張。本世紀初又掀起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風潮,納稅人的錢滾滾流入幾所名校。但是,高等教育質量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再加上大學結構失調,導致大量大學生失業。另外,許多大學已負債累累、瀕臨破產。大學的教育費用越來越難以為普通家庭所承擔。大學不但沒有推動社會公平,反而加劇了貧富分化。一句話,中國的高等教育陷入了深重的危機。

  在最近十幾年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中,"美國範本"頻頻被引用作為各種改革、"工程"的依據。然而在這樣的"學美熱"中,美國高等教育的目標、制度、政策經常被誤解或曲解。Bowen主持撰寫的兩本書,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美國範本"。

  ○平等與優異衝突嗎

  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夜,作為美國前身的13個殖民地僅有750位在校大學生,那時讀大學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到1940年,美國的研究性大學崛起,正處於趕超歐洲一流大學的過程中,即使如此,2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也僅有4%左右完成了大學學業。到2002年,這個比例則超過了25%,其中在25~35歲的人口中,有39%接受了大學教育。歷史的曲線非常清晰:大學正從精英走向大眾。

  當精英的機構大眾化後,大學教育還能保證其優異的質量嗎?這次對美國高等教育全面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平等和優異並不衝突,而且能夠相輔相成。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大學要培養精英,就不能讓那些有精英素質的人因經濟條件的限制而進不來。美國建國之父傑佛遜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自然貴族"。所謂"自然貴族",是相對於當時歐洲的"世襲貴族"而言。傑佛遜曾說,歐洲的那些國王,其素質到了美國連當個小鎮長也不夠格。在美國,一切靠能力而不是家門。大學選拔人才,應該純粹根據能力、超越學生經濟條件的限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