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核,朝鮮國際談判利器?

http://www.CRNTT.com   2010-05-14 08:49:06  


   
  對此當時執政的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一概予以否認,死咬住“發電用途”不放,面對國際壓力,朝鮮於1992年允諾接受國際核查,並在隨後兩年間共接受6次核查,但美國不依不饒,認為這種走馬觀花式的核查只具有象徵意義,要求朝鮮接受“常態化、不間斷的核監控”。對於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壓力,朝鮮最初採取了硬頂的策略,並因此於1994年5月30日受到聯合國安理會就此問題的第一次國際制裁。

   美、日、韓承諾用資金換朝不發展核武  面對僵局,部分國際社會人士(如美國前總統卡特和一些日、韓政治家、企業家)提出,採用另一種和平思路,協商解決問題,1994年6月卡特訪問平壤,和朝鮮達成《朝核問題框架協定》,根據協定,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在寧邊核設施安裝監控設備,朝鮮不經允許不得拆卸這些設備,也不得啟動已被封存的設施,作為回報,美、日、韓將提供資金、技術,無償幫助朝鮮建造兩座輕水核反應堆,這種新一代核反應堆安全、發電效率高,但無法製造武器級核材料,在核反應堆建成前,美、日、韓將向朝鮮提供發電用重油作為補償。
  
  這一協定落實的前提是朝鮮堅持“發展核能力只是為了發電”的既定說法,和韓國、日本有關方面樂意提供資金換取朝鮮不發展核武器,在當時,日本國內有相當一部分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換取朝鮮積極解決失蹤日本人問題,而韓國社會主張“對北親善”的聲音也較響亮,因此計劃得以順利出籠。
 
  金正日時代:朝核問題進入反覆無常化狀態
 
  假象:朝核問題已解決  然而1994年7月8日,即卡特訪朝後不到一個月,金日成去世,金正日上台,朝鮮進入所謂“三年國喪”期間,對外交流出現停滯,而日韓等方對高達45億美元的輕水堆資金缺口由誰填補爭議不絕,重油補償也經常斷檔,使問題變得複雜化。在一段時間的扯皮和交涉之後,朝鮮和美國首次進行了高級官員互訪,2002年8月,第一座輕水堆在平壤奠基,國際社會一度認為,朝鮮核問題已經解決。

  美國終止重油,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但就在兩個月後,美國偵察機發現,朝鮮不但仍繼續核計劃,而且正就第一次核試驗做最後準備,隨即在2002年10月派遣特使凱利訪朝,要求朝鮮停止核計劃,否則美國將中止援助,朝鮮則宣稱,如果美國中止援助,朝鮮將“有權開發核武器”。當年12月,美國中止對朝鮮提供重油,而朝鮮以此為由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仍承諾不發展核武器。

  朝鮮引爆小型核彈頭,六方會談破裂  2003年4月,中國倡議召開中美日俄朝韓六方會談,以和平解決朝鮮核問題,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得到各方響應,當年8月27日第一輪會談召開,並在2004年6月第3輪會談後發布了一項主席聲明,各方承諾“朝鮮半島無核化”原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