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山水心燈”台灣館 世博會亮點

http://www.CRNTT.com   2010-05-30 10:08:20  


世博會台灣舘的造型頗爲奇特
  中評社台北5月30日訊/“由於台灣館面積小、納客量有限,建築師李祖原特別提出了‘建築媒體’的概念,意即建築本身就是一座燦亮的多媒體舞台,即使無法入館參觀的民眾,都能透過遠觀,欣賞玻璃天燈聲光俱佳的展演,將美好的台灣意象牢記於心。”《台灣光華雜誌》登出林欣靜的文章“‘山水心燈’台灣館”,文章內容如下:

  5年一度的世博會,素有“建築界的奧林匹克”之稱,因為在這場華麗盛會中,建築本身就是一種最有力的視覺語言,肩負著向參觀者傳達各國各地價值訴求的重要任務。

  面對“史上規模最大”的上海世博,即使2008年全球甫遭逢險峻的金融危機,各國各地區政府仍然咬緊牙根投入大筆經費籌建“國家”館,除了希望在展期中行銷“國家”形象,同時也為拓展中國市場鋪路。

  由於台灣館面積小、納客量有限,建築師李祖原特別提出了“建築媒體”的概念,意即建築本身就是一座燦亮的多媒體舞台,即使無法入館參觀的民眾,都能透過遠觀,欣賞玻璃天燈聲光俱佳的展演,將美好的台灣意象牢記於心。

  和眾多傾國之力投資、展館面積動輒廣達6,000~7,000平方公尺的各“國家”館相較,台灣館建地面積僅有658平方公尺,展示面積則為1,400平方公尺,只比香港館及澳門館(均為1,000平方公尺)稍大一些,卻又正好和園區內最“龐大”的中國館比鄰而居;加上遲至去年7月中旬才簽約參展,該怎麼在極有限的時間與預算內,為看似“渺小”的台灣館凸顯氣度?也成為統籌者貿協最棘手的難題。

  貿協董事長王志剛指出,根據精算,在6個月展期中,台灣館內最多只能接待70萬名訪客,意即每100名來世博會的民眾,大約只有1個人有機會入館參觀!但另一方面,台灣館的區位極佳,正位於“A片區”入口處、世博主要幹道“世博軸”之旁,意即當正式開展時,熙來攘往的參觀人潮百分百必定會經過台灣館。

  “早在決定參展之初,我們就確立了一個原則──台灣館一定要‘小而亮’、‘小而大’,並且要‘內外一樣好看’,遊客即使不入館參觀也會驚豔於它的風采,”王志剛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