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非:“中國奇跡”的鼻祖

http://www.CRNTT.com   2010-06-12 06:54:51  


 
  中國和南非的“經濟奇跡”如何產生
 
    別的國家如何認可“中國奇跡”

  有的人想學中國學不了——印度孟買的市長到上海,看過之後就提出15年趕超上海,結果第一個項目就碰了釘子,原因是他們拆遷很困難,他現在也不再提了。然後是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說要搞經濟特區,結果馬上就遇到當地農會的反對,結果到現在特區陸續宣布被凍結。

  有的人十分向往中國——通用汽車公司在美國的企業沒有一個賺錢,在其他國家賺的也不多,甚至在印度也是剛剛能維持,但是在中國的生產線它的盈利是百分之百以上。

  很多外國資本在流向中國,因為他們所在的國家——工會太厲害,整天“搗亂”,而且國家福利成本太高,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成本太高。所以要找一個能逃避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中國。

    南非和中國共同的經濟特點

  一是外向型特征,由於多數人口(南非的黑人,中國的農民)消費能力低下,南非與中國一樣長期“內需”不足,利用外資、開辟“外需”是兩國“奇跡”的共同特征。二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先於經濟增長。由於南非可以隨意圈占黑人的土地,因此南非得以大量占地修建基礎設施。如南非的人均汽車擁有量不算高,但其高速公路的建設卻領先於多數發達國家,1980年代其裡程一度僅次於美國、德國而居世界第三。這一點與中國目前的情況也很相似。中國居民有車率也不高,高速公路卻已居世界第二。

    “經濟奇跡”建立在“低人權優勢”的基礎上

  有人這樣評價南非——“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種族隔離制度所保證的優裕條件吸引了大量國外資金、技術和移民,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和繁榮,從而對南非經濟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的情況是不是有點類似呢?中國奇跡的產生同樣有“諸多原因”,但沒有“農民工”(“帶有歧視性的廉價勞動力”)和“圈地運動”(以強制手段取得“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土地資源”)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這種“奇跡”能夠存在嗎?

  南非是中國的前車之鑒
 
    “南非奇跡”最終難以為繼

  南非是靠欺負黑人實現的經濟高增長。但這種狀況到上世紀80年代以後,就難以為繼了。一方面是維護這種狀態的成本越來越高,包括黑人家園的建設都是非常花錢的,效果也不好。二是這種制度安排的成本越來越高,國際社會對這種事情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且這種用“低人權優勢”在全球化經濟中增加“競爭力”的體制,本身也會帶來嚴重問題,這就使該國的消費市場極其狹窄,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非常高。由於這種種的原因,南非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改變了這樣的狀況,民主化進程就變成了一個難以阻擋的潮流,最終發生了1994年的南非變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