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知識和財富“退出”潮說明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0-07-27 11:30:31  


 
知識的退出反映愚昧的權力主導

  筆者對中國目前的移民、留學潮不想作過分的解讀,因為中國目前的移民方式和當時的東德非常不同。正如有關部門所指出的,遷徙的自由是人權的內在組成部分,移民自由反映出了中國政治的巨大進步。不過,人們的確可以從當今知識和財富的“退出”潮中,看出中國存在的諸多制度弊端,可以反思制度,並作制度的改進。

  簡單地說,目前出現的知識和財富的“退出”潮反映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就是人們對“聲音”機制的效用已經失去了信心,對一些體制已經失去了信心,開始選擇“退出”機制,也就是日常人們所說的“用腳投票”。

  高考尖子到國外和香港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最近幾年教育移民的發展表明,越來越多的高考尖子毫不遲疑地選擇“退出”中國高教體系,到海外尋找他們認為是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國內的一流大學已經競爭不過海外一般性的大學,對國內的高考尖子沒有很大的吸引力。這裡還應當考慮的是,這些年每年都有數萬人“退出”高考,即不參加高考。這兩方面的情形清楚表明人們對中國教育體系的高度失望,作了“退出”的選擇。

  對中國教育制度的不滿,這些年社會上的“聲音”不可說不大。但是,這些“聲音”顯然並沒有發生任何作用。不滿者發“聲音”,當權者還是我行我素。儘管也有些教改出現,但總體上是越改越糟糕。每次改革總是被既得利益所操縱,成為他們追求私利的機會,從而惡化教育體系。在“聲音”不發生效用的情況下,人們很自然作“退出”的選擇。

  中國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對人才的競爭(無論是從海外吸引人才還是吸引高考尖子)越來越激烈,對人才所提供的物質條件好像也越來越好。但現存高教和研究體制也越來越顯示出力不從心,沒有跡象表明可以培養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這幾年人們對錢學森的“中國為何培養不出大師?”這一問題有了很多討論,但對制度的反省還仍然很膚淺。就拿錢學森的事例來說,新中國建國之初,儘管國家一窮二白,錢學森依然毅然“退出”美國,毫無條件地回到祖國,並且為國家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實際上,沒有建國初期大批科學家和知識分子回到祖國,就不會有今天中國的現代化。為什麼建國初期貧窮的中國吸引了那麼多游子回來報效祖國,而經濟高速成長的今天,知識精英卻紛紛移民海外?再回到錢學森的問題,為什麼在改革開放之後,儘管有高速的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提高,中國卻培養不出大師?錢學森之問也是很多人所想要問的問題。在錢學森去世之後不久,中國所發生的與錢學森相關的一個悲劇,明白和直接地回答了這個問題:2010年7月17日,錢學森創辦的中科院力學所實驗室遭暴力清拆夷為平地。這個事件顯示:在愚昧的權力主導下,知識、創新、大師等對中國人來說,將繼續會是一個不可及的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