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再次修訂國史 糾正歷史原因所釀缺憾 | |
http://www.CRNTT.com 2010-08-10 08:19:02 |
重修國史各方態度? 專家呼籲,溫家寶批示 新京報:學術界是怎麼看待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這些瑕疵的? 徐俊:點校本出版後,學術界有不斷討論的札記文章,甚至有的還寫出了專書。 新京報:這次提出修訂經歷了什麼過程? 徐俊:作為點校本的組織實施單位,中華書局一直關注這些意見,也覺得應該趁當年參加點校工作的部分老先生、中華書局參加過點校的一些老編輯都還健在,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的時候,盡快組織修訂。 新京報:做了哪些準備? 徐俊:2005年,我們對1958年到1978年點校本整理過程中的全部檔案進行了清理,同時組織專人從編輯角度研究每史都存在哪些問題,形成了調研報告。 新京報:調研報告都提交給哪些部門? 徐俊:調研報告呈送出版主管部門,我們廣泛聽取意見,還向學術界德高望重的季羨林、任繼愈、何茲全、馮其庸四位老先生作了匯報,修訂工程開始後,任繼愈先生擔任總修纂,另外三位先生擔任學術顧問。 新京報:老先生們的呼籲有作用嗎? 徐俊:在他們呼籲下,2005年11月,溫家寶總理和陳至立國務委員分別對修訂工作做了重要批示,修訂工程獲得國家出版基金專項資金支持。 修史力量水準如何? 修史水平位於最前沿 新京報:這次修訂有多少人參加? 徐俊:這次共有200多名學者參加,大多來自高校,也有來自科研機構、文博系統。 每部史都確定一個修訂承擔單位和主持人。 新京報:你覺得現在這些主持人的學術水平與以前的學者相比如何? 徐俊:目前各史主持人都是各斷代史和專書研究的權威學者,這支隊伍代表了斷代史和基礎文獻整理的最前沿水平。 新京報:這次修訂與三十年前比較,社會和學術環境有什麼變化? 徐俊:因時代變遷,學術風氣變化很明顯,如現在的學術考評重論文、論著,輕典籍整理,對包括修訂工程在內的古籍整理工作,都有不利的一面,導致參與者難以全身心投入到修訂工作上。 新京報:與上次相比,現在研究有哪些有利條件? 徐俊:30年來,在文獻研究的深入、善本和大量海外古本的利用、出土的文獻、簡牘,以及檢索技術的進步,都對修史有益。 新京報:對目前修訂的階段成果,你怎麼評價? 徐俊:已通過評審的各史樣稿普遍受到肯定,我個人對新的升級版本有充分信心。 (來源:2010年08月09日 新京報 □記者 錢昊平 題:我國將再次修訂國史糾正歷史原因所釀缺憾)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