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湖南姐妹赴台灣尋找爺爺

http://www.CRNTT.com   2010-11-11 12:18:01  


 
姐妹倆受到熱情接待 邀請台灣公務員來京旅遊報 

  她的堅持對我們這個家來說,是多麼地有意義

  黃國棟的模樣,在姐妹倆和陳育騰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漸漸清晰起來。

  根據台灣戶籍資料數據庫的信息,黃國棟於1954年由香港遷入台灣台北市,地址是大安區黎順里17鄰和平東路三段267巷9號,隨後又經歷了4次遷徙,在台南市東區仁愛之家生活了4年後,於1972年12月25日離世,葬於台南市南山公墓。

  在複印的戶籍登記簿上,姐妹倆還發現了爺爺的身份證號“H10108280”。這是失散60年來,黃家人第一次得知黃國棟的生活細節。看著這串原本普通的數字,姐妹倆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

  “那個時候,我突然間知道了,其實我對爺爺還是有感情的。只不過,之前它一直藏在內心很深很深的地方。”黃敏說。

  “之前,我一直反對妹妹來台灣,直到那個時刻,我才真正意識到,她的堅持,對我們這個家來說,是多麼地有意義。”黃湘君說。

  隨後,陳育騰又帶著黃家姐妹,找到了台南市仁愛之家。不過,這已經不是當年黃國棟生活過的環境了。原本台南市光華街199號的仁愛之家舊址上,已經蓋起了居民公寓樓,仁愛之家的新址遷到了新都路。

  仁愛之家的工作人員,從倉庫里汗牛充棟的舊册子中找到了黃國棟的登記資料。在這本早已發黃黴爛的舊册子上,清晰地寫著黃國棟的名字,死亡日期是民國61年(公元1972年)12月25日,死因是“孤苦、高血壓”。

  姐妹倆還尋訪到了當年仁愛之家的主任、現年74歲的沈祖丕。從老人那兒,她們終於知道了爺爺晚年生活的一些片斷。

  在黃國棟生活的那個年代,這里還不叫仁愛之家,人們通用的稱呼是“乞丐寮”。政府在馬路上收容了流浪漢和孤苦老人後,就送到這個地方。

  沈祖丕已經老了,過去的很多事情已經記不太清楚,但他卻記得黃國棟。退休前,黃國棟曾在台北一家紡織廠做過保安,但一直都是單身,晚年無人照料,才被政府送到了收容所。

  在沈的印象中,黃國棟是個頭髮花白、拄著拐杖、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老人,但和其他老人喜歡聚在一起不同的是,黃國棟的性格很孤僻,無論走路、吃飯、做事,他總是一個人。

  沈祖丕還告訴姐妹倆,老人是在病痛中離世的。在老人死後,收容所委托一家名叫“真仙樂”的私人殯葬所,在南山公墓的一處山坡上挖了個坑,草草掩埋。墳前的墓碑,是一塊簡陋的木板,用毛筆寫了“黃國棟之墓”。在那個經濟還不發達的年代,這是收容所的慣例。

  “爺爺,我們真對不起你。如果不來,我們根本就不會知道你的晚年過得這麼慘。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都好了,多麼想盡上一分孝道。這是好大好大的遺憾啊。”黃敏一邊聽著往事,一邊抽泣著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