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謝寶富:中國農村的劣質自治和底層塌陷

http://www.CRNTT.com   2010-12-17 11:49:26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冷靜觀之,被譽為中國民主“初啼”的村民自治實質上是一個人才隊伍封閉、凝固的“死”系統,同時,村民自治還是一個資源封閉、效能低下的管理系統,此外,從鄉村關係的角度看,村民自治還是一種縱容腐敗的體制。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的登載謝寶富文章“中國農村的劣質自治和底層塌陷”如是說。詳細論說如下:

  “東方專制下的小農是口袋里的馬鈴薯,雖被裝在一起,彼此卻並無聯繫。”馬克思的這番論述雖然深刻,但也忽視了傳統中國農村小農之間一個重要的聯繫紐帶——宗族。在毛澤東時代,宗族作為封建的東西被徹底砸爛,但毛澤東在剪斷宗族這一紐帶時,不僅沒有讓小農徹底走向分散,反而將其空前嚴密地組織起來,建立了政、經、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人民公社解體後,一段時間內農村底層出現了無公共組織的狀態,此時的農民才真正成為“口袋里的馬鈴薯”。

  可是,農村底層的公共事務並沒有因為人民公社的解體而消失,所以在人民公社轉型為鄉鎮政府的同時,還須重建公共組織來管理村級事務。那麼中國為何選擇的是自治組織而非政府組織呢?首先,十年文革使中國經濟瀕於崩潰,改革開放之初政府囊中羞澀,又需集中財力搞經濟建設,若在村級建立一級政府機構,國家財政確有困難,實行自治,除了少量財政補助外,政府別無財政負擔。其次,當時的中國剛從文革中走出,民主熱情高漲,理論及實踐界都彌漫著崇尚民主的新鮮空氣,大家都樂於認為,村級民主可訓練農民的民主素質,有利於中國未來的民主改革與政治發展,同時村級建立自治組織還有利於抗衡基層政府的強權,有利於農民權利保障。

  在今天看來,財政包袱是被基本甩掉了,但民主訓練與制衡強權的目標則遠未實現。由於民主環境和制度設計上的諸多漏洞與不足,中國村民自治選舉亂象叢生,村民選票的力量相當有限,在許多地方選票既不能用來選擇好的候選人、好的政策方案,也不能用來教訓當政者、迫使其兢兢業業為村民。不少村莊選來選去都是那幾個“萬年青”,即使偶換新人,村民對他好像也不抱什麼希望,用村民的話來說,就是“條條蛇都咬人”,“誰當選不都是想撈一把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