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張亞中:兩岸為何應選擇共同體史觀

http://www.CRNTT.com   2011-01-16 00:28:47  


 
  在外界眼光看來,馬英九政府毫無疑問的不是個分離主義者,但是在他任內所規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竟然出現了分離主義的史觀。新的歷史教科書仍然維持“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依次教學脈絡,沒有更動李登輝時代啟動、陳水扁時代所留下來的同心圓結構。馬政府的歷史教科書雖然沒有明說“中國史”是否是外國史?但是確定“中國史”與“台灣史”並列,兩個是不同的歷史軸線。1949年以前的“中華民國”是放在中國史,但是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則是放在台灣史的部分,而非放在“中國史”的部分講授。

  或許北京會感到很高興,因為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已經在教科書中把中國歷史的正朔地位讓給了北京。在中國史部分,1949年以後的歷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來接續,並在教科書中承認,這是“當代中國”。這反映出台灣目前的主流心態:“不想與你爭正統了,你是你,我是我,中國由你代表,我只是台灣。做生意可以,其他就不要多說了吧”!

  這樣的歷史教科書確定了兩岸是一個“異己關係”。一個大哉問:“中國史到底是不是我們的歷史”?這個問題也許在教科書上沒有回答,但是在教科書的排序上,卻回答了:中國史從1949年以後不是“中華民國”的歷史,“一邊一國”的史觀已經形成。但是由於國民黨在政綱上仍然沒更動“一中憲法”,因此,我們以“隱性獨台”稱之。另一個比較通俗的名詞就是“偏安”,希望可以承續自己的法統,但是又不願意再與對手爭正朔,滿足現狀的安逸。簡單一句話:得過且過。

  站在“一個中國”的立場,“顯性獨台”、“隱性台獨”、“顯性台獨”所展現出來的心態就是“逃”,“隱性獨台”(偏安)則是“避”,即碰到自我定位問題,能閃就閃,能躲就躲。相對於前三者在“主權”、治權立場上的明確,偏安者則說不清楚。因此,在論述上,“隱性獨台”不是“顯性獨台”的對手,當“顯性獨台”只要做一件事,即宣佈接受“中華民國”,並向國民黨發出一項質疑,要國民黨說清楚,“中華民國的主權到底是否涵蓋全中國,還是只是限縮在台澎金馬”,它就可以等著看國民黨慌亂解釋、自亂陣腳了。

  (五)分離史觀的災難與虛幻:貓鼠論與抓貓論

  以上四種論述,無論是顯或隱、台獨或獨台都是屬於分離主義的範疇。記得《中國評論》社長郭偉峰在2010年4月日本的本棲會談中提出“貓鼠論”,衍生如果兩岸在認同上出現了貓鼠而非貓貓關係,那麼兩岸必然會矛盾而無法和平相處。換言之,如果台灣方面堅持自己的整個中國認同,那麼即使兩岸目前在權力是屬於不對稱的狀態,北京還是得對台北給予尊重。只要兩岸在主體身分上是一致,不應該發生異類相殘的情形,更何況,依照郭社長的說法,用年歲來算,台北方面已是百歲老貓,北京只是個剛剛耳順的六十歲小貓,雖然老貓外在“實力”稍差(即物質權力較小),但是兩個在一起,小貓還是得對老貓多尊重與讓利些。從“貓鼠論”的簡單寓言,可以清楚地瞭解,獨台與台獨最終會是一個災難。由“貓鼠論”更可以看出,當“隱性獨台”與“顯性獨台”合流時,表面看起來似乎分離主義的趨勢逐漸形成,但是這股力量愈強,兩岸的災難可能性就愈大。

  我也願意提供一個“抓貓論”來比喻獨台與台獨理論在現實世界中的虛幻:“隱性獨台”是在一間黑房間裡面抓黑貓;“顯性獨台”是在一間沒有黑貓的黑房間裡面抓黑貓;“隱性台獨”是在一間沒有黑貓的黑房間裡面抓黑貓,然後大聲叫說,“抓到了”;至於“顯性台獨”則是走出黑房間,雙手空空,但是仍然大聲向眾人說:“黑貓在這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