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志武:國企需要一場哲學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09:27:31  


 
國企一定比民企和外資安全嗎

  南方周末:民營資本的創業自由是個人經濟權利的延伸。但在行業准入和融資方面,民企與國企、外資的待遇差別較大。這種不平等該如何解決?

  陳志武:國企的存在,造成機會和權利的不平等,問題非常嚴重。現在連國企主管部門也不一定清楚,國企、國有經濟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最初推出國有經濟時,整個制度建構背後包含的哲學非常清楚,當時認為私有制是所有社會不平等、社會之惡的起源。為了解決社會不公,革除這個“萬惡之源”,通過政府擁有、經營企業,通過土地的公有,來消滅私有制,消滅不平等和剝削,實現共同富裕。

  盡管事後看,那是一種烏托邦式制度設計,有邏輯上的漏洞,但至少當時背後有非常強的政治哲學基礎。可是,現在沒人重新在哲學上把這個事弄清楚,今天國有企業、國有經濟的存在,到底為了什麼?

  國資管理體系裡,一時要國企追求利潤最大化,一時又要他們追求資產規模最大化,或者追求銷售收入、市場份額的最大化,變來變去,讓國企高管很難把握,因為每種不同的目標意味著不同的企業策略。還有,通過國企壟斷賺了很多錢,需不需要上交?上交多少?

  如果是為了共同富裕,國企利潤,包括國企股權賣掉以後得到的錢,就應該上交財政部,減少社會大衆的稅負。可是,今天國企沒有這樣做,國企股權賣了,也不見得要上交國家,利潤分紅也少得可憐。但國企賺錢或把股權出售後,留下來,自己成立投資部門做直投。國有企業不再是全國老百姓的財富,而是具體國企內利益群體的利益,國有變成了一小部分內部人的私有。

  南方周末:中國國企去海外並購,不也被美國和俄羅斯拒絕過?會不會有人擔心外資後面是外國政府在控制,要搞垮或控制這個行業?

  陳志武:從產品安全角度來說,即使資產控制權由外國人掌握,也未必比由國企或民企掌握更不安全。國家掌握著立法權、執法權和司法權,只要按法律經營,產品供應的安全度不會有差別。外企在中國,對中國的條條框框通常看得更認真,民企,尤其是國企,反而不把這些條條框框當回事。

  用什麼定義國家經濟安全?就業?員工的收入和生活保障,還是產品?這很關鍵。很多人籠統覺得不安全。實際上,奶粉和其他食品行業基本以國內企業為主,但是,不也是出了那麼多安全事故嗎?有多少是外資企業做的?

  如果以就業來定義國家經濟安全,那麼多銀行貸款和國家投資都砸到國企,帶來多少就業?這些年每年新增的就業中,接近90%來自民企和外企,所以,維持太高的國有經濟反而威脅中國的就業安全。

  如果從報酬和待遇定義經濟安全,富士康問題很多,但如果把富士康跟國企或民企製造企業的工資、待遇、工作環境比較,前者通常還更好。

  國企給一些特權者提供了高收入的機會,很難說真正實現了經濟安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