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轉變發展方式重在轉變政績考核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08:56:37  


 
  再者,重增長,輕科技。根據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增長除了受資本、勞動力等傳統因素影響外,還受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等因素影響,後者引起的經濟增長可稱為全要素生產率。如果增長主要依靠前者即資本勞動力,那說明該增長是粗放型增長,如果增長依靠後者,則說明是集約型增長。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戴維•羅默提出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就認為,知識和科技研發是經濟增長的源泉。據測算,從1978年到201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9%,而增長主要靠資本、廉價勞動力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只有三分之一,遠低於同期發達國家70%的水平。

  另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之一在於改變投資推動型經濟增長,建立起消費主導型增長模式,而現有考核體系下政府主導的投資推動型增長對消費又尤為不利。政府支出增加勢必對私人投資和消費產生擠出效應,影響消費的增長。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有限,占大頭的投資肯定會擠壓其他方面的開支,造成公共服務支出不足。在中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用於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的支出,不到全國財政支出的30%,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平均在60%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不得不為自己建保障,其消費因此會受到影響,而且由於目前投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人以銀行存款的形式為自己建立保障。

  文章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由於通脹形成物價持續上漲,稅基不變使得居民財富以稅收增加形式向政府發生轉移;另一方面又因為存款實際負利率,財富從居民向銀行和貸款者轉移。中國過去10年的平均真實利率水平為1.33%,家庭財富的轉移實際上為製造業和投資提供了補貼。兩種財富轉移都限制了居民消費。

  房地產過熱,政府主導的投資推動也起了很大作用。地方投資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僅靠財政支持自然無以為繼,於是,土地財政作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資金提供了重要來源。從房地產行業來講,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在帶動地方投資、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和提供稅收的同時,也擠出了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費,不利於其他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也許有的人會說,政府不投資就無法促進就業和拉動經濟增長,中國要創造足夠高的經濟增長率來為勞動大軍提高就業機會,但實際上,在過去10年的經歷證明,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0%,就業率僅提高1%,投資推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並不利於創造就業機會。

  總之,既然結構調整包括投資消費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調整等一系列內容,相應的,政績考核體系也得包含上述內容,不能再單打一,僅以GDP論成敗。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