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看魏晉時期佛教融入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1-05-17 14:22:59  


 
  上層統治集團維繫政治統治的需要

  中國人對於佛教的需求,更來自上層統治集團。

  經學衰微以後,儒家倡導的綱常名教的根基已經動搖,社會影響力大大減弱,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下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玄學試圖引入道家的自然學說,用以加固名教的理論基礎。但是由於玄學家沉溺於過分思辨的哲學話語,並未達到提升名教社會影響力的目的。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集團,出於維繫政治統治的需要,必須找到一種強化倫理約束力的有效途徑。佛教適應了統治集團的這種需求。因為佛教除了有強大的精神安慰功能,還有強大的維護社會道德的功能。

  在佛教中,有一個以戒律為核心的完整的宗教倫理體系,發揮著勸善止暴的作用,對於優化社會風氣極有幫助。佛教中的不殺生、不奸淫、戒貪、戒嗔、戒痴等戒律,都有維護社會倫理關係的作用,歸根結底是勸人做一個善人,講究善才有善報。佛教雖然否認現實世界的真實性,但抱著一種順世主義的生活態度,不鼓勵人們造反,對統治者來說,自然有益而無害。同綱常倫理相比,佛教倫理還有自身的優勢。綱常倫理是一種權威主義的倫理訴求,建立在規範上面,側重於他律,有強制力,但感召力弱;佛教倫理是一種信仰主義的倫理訴求,建立在“覺悟”上面,側重於自律,有很強的感召力。另外,佛教的地獄構想和報應理論,具有強大的威懾力,這也是綱常倫理所缺少的。佛教由於具有這樣的優勢,自然會吸引統治集團的目光。不過,後來佛教在中國大行其道,還有一個偶然的原因,那就是武則天做了皇帝。女人做皇帝,不可能從傳統的綱常倫理中找到“合法性依據”,她求助於佛教倫理,自然在情理之中。

  佛教不但能滿足統治者的政治需求,也能滿足統治者的精神需求。佛教關於極樂世界的構想以及關於來世的承諾,對於統治者同樣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梁武帝曾三次試圖出家為僧,在他的眼裡,和尚在精神上的優越程度超過了帝王。

  上層統治集團的需求對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倘若沒有統治者的扶植,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也不可能在中國順利地傳播和發展起來。

  (2011年05月12日07:57 來源:光明網 作者:宋志明 該文為作者在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作的演講,有所删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