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追蹤中國遠征軍真相:壯士一去不複返

http://www.CRNTT.com   2011-07-22 14:34:00  


 
  探尋中國遠征軍的足跡,是從雲南開始的。地理上的起點,其實是這段歷史的終點。我們去了騰衝、龍陵、鬆山,翻越了高黎貢山,重新踏上老滇緬路,又在怒江邊上的惠通橋上想象當年……無論是騰衝英國領事館墻上密集的彈痕,鬆山戰場上密如蛛網殘留的戰壕,還是在國殤墓園看到的一排排犧牲者的墓碑,都讓我們感覺到那段歷史之慘烈。即便我們後來終於把“勝利”二字寫在自己的歷史上,但其背後的代價,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根據史料,滇西反擊戰中,中國軍隊傷亡6萬餘人。儘管因為篇幅原因,本組文章未能涉及雲南境內的戰役,但是這些戰役和參加戰役的英雄們,也同樣被我們尊重,被銘記。

  到緬甸之前,這個國家於我們,完全是陌生的。但是因為很早就從中國遠征軍的故事中熟悉了它的城市同古、仁安羌、密支那……又感覺有了某種莫名的親近感。我們在緬甸對遠征軍的足跡的追尋,分成兩路。

  一路從最南端的仰光,一路向北,同古、仁安羌,直到曼德勒,這其實是第一次入緬作戰時日本人一路向北追擊的路線。因為相互間的防範和猜忌,中國遠征軍的入緬作戰一再被推遲,從而喪失了最佳戰鬥時機,立足未穩便遭遇強敵。當戴安瀾將軍率領的200師剛剛到達作戰位置時,此番出征要保衛的戰略重點仰光卻已在熊熊大火中陷落。此後,中國遠征軍便陷入被動,中英美之間為指揮權爭吵不休、聯軍互相無法協調,從而使防線一再後撤。對敵情不明又導致中英聯軍忽略了東線防守,以致被日軍長途奔襲攻占臘戍……全軍防線全面崩潰。
 
  “熱帶雨林遮天蔽日,一到下午16點天就黑了,真是伸手不見五指啊。天黑了不能行軍,就靠大樹休息吧,結果早上一看,身邊的戰友就死了,身上爬滿了螞蟥……”我們在曼德勒採訪親歷野人山的94歲老兵張富麟時,提起這一段,他還是痛苦地緊閉雙眼……第一次入緬作戰,10萬精銳部隊組成的中國遠征軍僅剩下4萬人。最令人痛惜的是,那些並未死於敵人的槍炮下的年輕生命,卻最終被熱帶雨林所吞噬……

  另一路從緬北的密支那開始,它留下來的,則是一段相對愉快的回憶。1944年,遠征軍就是從這裡發起反攻的。密支那是緬甸北部的重要城市控制了密支那,就控制了中印緬邊境,也控制了相對應的制空權。當時在眾人皆不自信的前提下,史迪威執意指揮特遣隊秘密襲擊了密支那,這是反攻的標誌性開端。但僅有密支那是遠遠不夠的,當時史迪威為了突破日本對中國的封鎖,最迫切的願望是將從印度利多經野人山、胡康河穀和孟拱河穀的老滇緬公路打通,建立一條完全“違背緬甸自然條件”的東西向道路,這就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我們順著這條仍然保持原狀的路,到達南米底和孟拱,當年同樣發生了激烈戰鬥的兩座小鎮,這也是離野人山最近的城鎮。

  因為緬甸特殊的政治氣候,我們沒有走到遠征軍踏足更遠的地方,那些地方更艱苦,經歷的戰爭更殘酷。沉溺於這段歷史的抗戰史專家、我們的特約記者戈叔亞,則在多年中,用自己的雙腳一步步完成真實準確的田野調查,借助他一次次不辭辛勞而又有專業水準的調查,我們才能把紛亂複雜、爭議不已的遠征軍撤退路線梳理清楚,也以實地調查的方式,試圖釐清1500名重傷病員死亡之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