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援歐應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相結合

http://www.CRNTT.com   2011-10-05 09:03:30  


 
  文章分析,如何才算是一個好的時機呢?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金磚國家之間、新興市場國家內部關於何時救援、怎麼救援,先要充分溝通,取得共識。目前在金磚國家內部,巴西的態度相對積極,此前曾多次倡議聯合援歐,並明確表示自身出資上限可達100億美元,但迄今並未得到廣泛響應。在這種情況下,巴西憑一己之力單獨援歐顯然是杯水車薪,無法有效提振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

  其次,發達國家和新興大國把希望寄托在11月底的G20戛納峰會上,期待屆時能就援歐的一些關鍵技術細節達成一致。世人看得很清楚,若歐債危機當事國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財政自律原則和債務削減計劃,歐債危機很可能演變為一個無底洞。更重要的是,今年8月初爆發的美債危機中,美債一度面臨高度違約風險,曾令眾多美債持有國驚出一身冷汗。有鑒於此,要是包括德、法等歐洲核心國家乃至歐盟和IMF沒能作出有效承諾和背書,切實保障援歐資金的安全性和優先求索權,其他國家怎麼能放心地伸出援救之手?

  再次,大規模的援歐行動還必須等到2011年年底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改革方案水落石出後。與各國直接出資購買危機當事國主權債所蘊涵的高風險相比,通過購買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所發行的債券來間接援歐,無疑是一個相對穩健的策略。去年5月以來,由歐盟和IMF共同成立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先後籌資救助了希臘和愛爾蘭等國。但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畢竟只是一個臨時機制,它有可能在2013年到期後不複存在。為避免屆時債權國“求償無門”的尷尬,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必須實現機制的固定化,而這又要求修改《裡斯本條約》第136款。如果順利的話,歐盟全體成員國將在2012年就《裡斯本條約》修正案逐一簽字。

  最後,為提高援助國的積極性,歐洲國家還須順應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潮流。除投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債券外,金磚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通過購買IMF特別提款權(SDR)債券向其注資,也是規避歐洲國家主權債務風險的安全策略。但由於IMF債券收益較低,加之中國、印度等國2009年已向IMF認購過數百億美元的債券;因此,新的注資行為理應得到更高風險溢價的鼓勵。比方說,由歐洲國家向援助國轉讓部分IMF份額和投票權。

  2009年以來,儘管IMF已先後推行了兩次份額改革,美、歐等國被迫向新興市場國家作出了有限讓步,如中國的份額和投票權已分別升至6.39%和6.07%,因而超越了德國、法國和英國,在IMF的影響力已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但事實上,美國在這一輪改革過程中讓渡的份額微不足道,仍保持了17.4%的份額和16.5%的投票權,並未動搖其在IMF中的絕對優勢,使其有能力對需要85%投票支持的重大事項行使一票否決權。此外,歐盟各國加起來也仍有將近30%的份額和投票權。而隨著次貸危機陰霾的散去,IMF改革再次陷入了停頓。可以說,雖然已有了IMF兩次份額改革,但國際金融體系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這與近年來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經濟力量崛起的新格局是不完全相稱的。因此,歐洲如果想更迅速地解決燃眉之急,在IMF投票權改革問題上主動作出讓步,不失為理性之舉。同樣,如果美債危機在2012年繼續發酵,美國在呼籲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繼續增持美債的時候,也必須清晰表明其繼續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問題上的態度。

  作為崛起中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具有雙重意義,這不僅關乎中國作為新興大國的形象和地位,更是挑戰美元霸權、應對未來國際金融體系變局的必經之路。當然,這種以靜制動的策略能否收到成效,能收到多大成效,都有待實踐的檢驗。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