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資本外流不必緊張

http://www.CRNTT.com   2011-11-24 08:42:37  


 
  其二,外匯占款減少、資本外流,將通過減少存款、弱化銀行體系放貸能力,增強對整體經濟流動性緊縮的衝擊。今年10月中國銀行體系存款環比下降2010億元,如果不包括財政存款的一般性存款環比減少6200億元。整個第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整體存款只增長了674.17億元,接近零增長。這幾乎從未發生過。整個第三季度,整體銀行體系貸款投放了1.51萬億元,但存款增量僅有7668億元。在存貸比約束之下,存款減少將導致銀行體系放貸能力大幅減弱。也就是說,即便官方政策允許信貸政策放鬆,可能因為存款減少、銀行也無額度可貸,這會加劇實體經濟的流動性緊張。

  在更寬的層面上,這種資本外流和當前外部盛行的短中期看空中國有關投資市場以及中國經濟相關聯。這集中在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地方政府融資鏈條、民間信貸影子銀行等領域。今年9月,香港中資銀行股的大跌、點心債券的下跌、人民幣NDF和CNH市場出現的貶值,均是這種擔憂的直接反映。

  文章認為,綜合來看,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預期等,會給中國經濟尤其是有關資產市場帶來不利的影響;但從更大層面上,中國不必緊張資本外流,甚至可以歡迎資本外流。

  自2003年以來,以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為代表,中國經濟的種種泡沫化傾向,即是由龐大的資本流入所支撐的,其最終表現是中國當前高達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包括中投運營的2000億美元),以及已經超過80萬億元的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巨量貨幣供應壓低利率,並推動了信貸和投資泡沫。

  為了維持宏觀流動性水平,央行通過對衝手段積累了高達16萬億元的銀行體系存款準備金,以及超過2萬億元的央行票據。央行為此累計付出了超過1萬億元的對衝成本,並且,由於銀行體系被動承擔對衝成本,官方又需要刻意維持存貸款壟斷利差來為銀行體系輸送利潤,這直接限制了中國金融業的改革。

  而如果出現資本外流,將正好是這一過程的逆向化:外匯儲備減少(中國可以減少持有高風險的發達國家國債風險頭寸)——外匯占款減少(中國央行下調準備金率為市場提供資金,弱化中國金融體系的資金和利率雙軌制)——資本外流整體減少市場流動性頭寸,推動中國經濟“去泡沫化”進程。

  這是一個“回歸正確”的過程。實現這一點,有必要推動實施溫家寶總理日前在東亞峰會所提及的方向,香港市場的人民幣貶值是市場行為,中國要允許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