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馬其頓校車事件反映弱國心態?

http://www.CRNTT.com   2011-12-06 14:40:07  


 
子在淵:熱議捐贈校車無關“弱國心態”

  2011年12月06日07:38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子在淵 

   11月25日,中國援助馬其頓23輛校車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表示不解。資深外交家吳建民在接受採訪時認為,長期的弱國狀態形成了一種弱國心態,長期的閉關鎖國形成了一種封閉的心態,不能簡單類比,我們的校車不行,就不能援助人家校車。

  正如吳先生所說的,援助別人不一定必須比別人有錢,國與國之間平等互利的關係“無關窮和富”,不能簡單地用這種價值觀來衡量外交政策。何況對外援助是一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不能沒有對外捐助。而且僅就向馬其頓捐贈校車而言,馬其頓雖然人均GDP比我們高,但是國與國發展關係的過程中,我們援助其校車,也未嘗不可。倘若沒有國內校車事件的輿論關注,民眾並不會認為有多大的不妥。

  再若深究,向其他國家援助校車關涉的是外交事宜,它所承擔的責任不是像民政部門一樣噓寒問暖,而是為國家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以這樣的視野來理解,也許會釋然很多。

  但如果硬要把網民熱議理解為國民的“弱國心態”,似乎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也許在吳先生眼中,所謂弱國心態就是心眼比較小,同時喜歡顯擺,喜歡吹,怕人家瞧不起,本質是因為缺乏自信心。國民要擺脫這種弱國心態,應當具有一種全球的胸懷。聯繫其以前在一些公開場合的表述,這種全球胸懷大概可以理解為“開放、包容、自信、平等”。實際上,中國老百姓從來不缺乏愛心和同情心,也沒有以狹隘的民族主義心理來反對國家的對外援助行動。相反,在國際人道主義援助上,我們的國民表現得可謂相當自信、開放,比如在日本大地震後,中國民間救助力量行動迅速,得到了日本民眾的認可。

  而且,熱議向馬其頓援助校車事件,根本原因也不是我們心眼小、缺乏自信,而是民眾對國內校車缺乏安全的反思。援助馬其頓校車沒有錯,輿論也不是在故意找外交的“茬”,但校車事故剛剛過去不久,人們還未從陰影中擺脫出來,就傳來援助校車的新聞,這種“巧合”讓民眾情緒上難以接受。儘管從數量上說,即使把援助馬其頓的校車省下來,也不可能解決我們全國農村孩子的校車問題。這種輿論情緒不是國民“是非不分”,而是對“巧合”的不解。如果援助能考慮一下民眾的感受,避開這個時間段,相信也不會引來多大的質疑。

  所以兩個不同“校車”背後的誤解,不是民眾對外交行為的質疑,也無關“弱國心態”,更多的是對國內校車制度的不滿。在這個問題上,給民眾扣上“弱國心態”的“帽子”,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無視民意。我們還沒有強大到盲目自信的地步,在很多問題上也都應該虛心聽取民意。“就像一個家裡也不富裕的媽媽,看到人家比自己還困難便慷慨解囊,這個媽媽的行動是崇高的”,大道理雖然都懂,但沒必要刻意強求老百姓全部接受,更不能以“富國心態”自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