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從《唐頓莊園》看貴族精神 | |
http://www.CRNTT.com 2012-03-10 09:40:17 |
傳統的英國紳士任俠仗義,尊崇騎士精神。騎士精神的顯著特點便是尊崇“主僕”意識。英國貴族視自己為“主”,但作為繼承騎士之風的“主人”必須要以身作則,以高尚的道德感召力來領率“僕從”。譬如文學作品中的騎士堂吉呵德,雖然行為迂腐可笑,但其身先士卒的勇敢,也給人印象深刻,試想堂吉呵德如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他的僕從桑丘也不會死心塌地跟著他了。堂吉呵德國籍雖非英國,但就騎士精神而談,卻是和英國一以貫之。換言之,若舍掉這種果敢獻身的精神,也就無所謂什麼貴族,那麼僕人也不必再對主人盡忠,因為當你為一個失去了騎士精神和高尚人格的人盡忠時,實際上你已經不再將自己置於僕人的地位,而是愚忠的“奴才”的位置。英國自荷蘭執政威廉入主以來,行君主立憲凡三百餘年,絕對不是靠一班奴才來治理國家的。 民國時代的著名報人儲安平居英國期間,對英國階級社會的有一段觀察頗得英式貴族精神之精髓。他寫道:“英國人不僅不反對他們的社會裡有這種貴族的成分,而反以有這種貴族制度而驕傲、為滿足。他們以為‘貴族’代表一種尊嚴,代表一種高超的品性。在英國,每個人和他人在一起時,都自以為是一個‘貴族’……”這段話或許可以總結為一種對社會的“責任感”,舍此,恐怕我們不會看到在二戰期間,年幼的伊麗莎白公主服役英國軍隊,也不會看到服役皇家空軍的肯特公爵喬治親王命喪墜機。更有甚者,舍此責任感,英國傳統的階級社會或許早已瓦解,根本不可能存在至今。 不過,責任歸責任,貴族們畢竟不是聖人,履行對社會大眾的責任之餘還是脫離不了自己那點“階級屬性”,做事說話難免拿腔拿調,端著架子,其派頭令“普羅列塔利亞”們生厭。難怪當年的“新自由主義者”勞合•喬治當上首相後根本看不上議會中的這幫貴族,而劇中的老伯爵夫人也很是對這位新首相不以為然。歷史的記錄影像的虛幻之間,總會有一種更深層的真實將二者連接。(來源:財經網 2012年02月28日) 孫驍驥簡介:80後出生,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新聞學碩士,《獨立閱讀》和《縱橫周刊》的英國撰稿人,曾為京、滬、穗等地多家媒體撰寫國際評論及書評。著有《英國議會往事》等書。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