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是什麼造就新聞教父華萊士

http://www.CRNTT.com   2012-04-10 10:44:01  


 
  採訪方式“不回避、不退讓、咄咄逼人”,獨創“伏擊式採訪”

  “他的成功經常來自於他向採訪對象擲去的問題,而非他所獲得的答案。”紐約時報發表的華萊士訃聞中是這麼評價他的逼問式採訪的。“Wallace”這個名字,代表了硬新聞、調查新聞,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讓和咄咄逼人的提問。華萊士最愛的口頭禪是“原諒我”,“但當你聽到這句話時,也意味著惡毒的質問(nasty question)將要來臨。”

  華萊士的採訪往往讓受訪者心驚膽戰,他會採取檢察官式咄咄逼人的提問,也開創了“伏擊式採訪”的先河,即埋伏在採訪對象的辦公室或者家外面,等對方出現時便出其不意把麥克風送到面前。他曾經質問普京:“你們這不是真正的民主!”,也曾稱一國領導人為獨裁者,還諷刺拒絕接受採訪的布什為“林肯以外另一個永遠坐在遠處的總統”。

  政要訪談專業戶,曾訪問美國多任總統,獨家專訪鄧小平和江澤民

  作為“訪談之王”,華萊士戰果累累,可謂是政要訪談專業戶。從肯尼迪開始的歷屆美國總統(小布什除外),都曾經接受過他的採訪。此外,阿拉法特、霍梅尼、內賈德等數十位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也曾接受過其採訪。他的採訪領域並不局限在政界,黑人領袖馬樂科姆?X、馬丁?路德?金、電視明星約翰尼?卡森、鋼琴家弗拉基米爾?霍羅威茨和《花花公子》(Playboy)雜誌創始人休.赫夫納。

  對於中國民眾來說,華萊士的名字之所以家喻戶曉,則與其曾先後專訪鄧小平和江澤民有關。1986年,華萊士在中南海採訪鄧小平,這是鄧小平生平唯一一次接受外國電視媒體採訪。2000年,江澤民在北戴河接受華萊士採訪,兩人的風雲對話也被國人津津樂道。

  二、華萊士為何能成為電視新聞教父?

  華萊士和《60分鐘》是人和媒體的完美契合

  或許同行相輕,很多媒體人會說,假如給我一個機會,我也能把政要專訪做得很好。問題是,誰給你機會?華萊士專訪美國總統和各國領導人,也不是靠著賞賜,而是自己爭取而來的結果。1986年初,華萊士來到中國北京,他突發奇想:為什麼不直接採訪改革開放的發起人?隨後,《60分鐘》欄目組向中國政府提交了一份申請,意外地得到了“鄧小平願意接受採訪”的答覆。

  有人也許將之歸功於華萊士所在的平台。這沒有錯,三大廣播電視之一,王牌新聞節目,對於一個媒體從業者而言這是難能可貴的平台。但《60分鐘》的成功,可是一點都離不開華萊士。《60分鐘》和CBS成就了他固然沒有問題,但反過來說,沒有他也不會有《60分鐘》和CBS的今天。曾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公司CEO的海沃德就曾經說道,華萊士與“60分鐘”節目的結合是人與媒體的絕佳搭配,雙方誰也離不開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