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比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制度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12-06-04 10:05:07  


 
  制度與文化,可謂中國知識界的一個糾結。這個糾結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推諸歷史,還是“五四”時期,魯迅等人出於對國民素質的否定,認為制度怎麼變換都沒有用。只有改革國民性才是那個時代的“第一要著”。魯迅的觀點對今天的中國知識界依然有很大影響。經常有人從文化素質的角度批評國民如何如何,全不顧人的素質其實是制度環境的產物。當然,當下也存在著另一種偏差,過分看重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的作用,認為只有回歸傳統即儒家道統,才能真正推進今天的改革包括政治改革。

  國民素質的表現,制度與文化,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傳統文化是縱向汲取,但制度卻是橫向規約。一個惡劣的制度,完全可以打斷正常的人性和正常的文化傳統,從而導致與這種制度相吻合的人性扭曲。試想,威權體制的國民黨,推行滿足其制度需要的告密文化、揭發文化和監控文化,傳統文化中或曰人性中人與人相處的溫良恭儉讓哪裡還會有它的彰顯。

  傳統文化是個筐,好壞都在裡面裝,儒家是傳統,法家也是傳統。至於國民素質更多是體現傳統文化中優的一面,還是劣的一面,就在於該時代的制度環境如何。所謂制度,打比方就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遊戲規則。如果打撲克都需要一個遊戲規則,否則玩不下去;那麼,人類社會的遊戲規則就是一種制度設計和安排。1937年胡適在《大公報》發表星期論文《我們能行的憲政與憲法》,就制度作過這樣的描述:“民主憲政不過是建立一種規則來做政府與人民的政治活動的範圍”。這種規則“就如同下棋的人必須遵守"馬走日字,象走田字,炮隔子打,卒走一步"的規矩一樣;就如同打麻將的人必須遵守麻將規矩一樣;就如同田徑賽的人必須遵守田徑賽規矩一樣。”問題是,規矩如何制定,並非取決於人的素質;但它一旦制定尤其是如何制定,卻可以左右包括素質在內的人性。在一個謊言成性、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的制度環境下,傳統文化中的誠信一面很難在國民素質中得到普遍的體現,因為它直接與每個人的利益甚至安全相衝突。換言之,只有在憲政這種人民權利得到正常保障的制度環境下,人性的表現才是正常的,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一面也才得以正常彰顯。因此,從制度改造的意義上,胡適明確地說:“下棋的人犯了規矩,對方可以糾正他;打麻將的人犯了規矩,同桌的人可以拒絕承認;田徑賽的人犯了規矩,同賽的人可以請求評判員判處罰。這就是小規模的民主憲政。”

  今天,不是沒有傳統文化就沒有民主憲政,而是沒有制度層面上的民主憲政,就很難有傳統文化的優良傳承。畢竟復興傳統,回歸人性,本身就需要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在一個世紀以來關於國民性、傳統文化和制度的論爭中,胡適的論述始終著眼於制度,我認為他抓住了問題的肯綮。因此,以制度視角來看韓寒的博文以及羅教授的博文,方才觸及問題的根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