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維迎:新“李約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8-03 08:25:59  


 
  我有幸成為繼柳傳志和馬蔚華之後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發言者。李約瑟問題也是我自己長期思考的問題。我的答案更接近李約瑟本人的答案。簡單地說,在我看來,工業革命之所以沒有發生在中國,是因為中國的專制體制和文化壓制了企業家精神。

  應該說,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不缺乏企業家精神。司馬遷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企業家列傳的人,他在《貨殖列傳》中寫了30多位企業家,他們是2000多年前的中國企業家,說明當時企業家是很有地位的,用司馬遷的話說,“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聚萬者與王者同樂”。

  但自漢武帝之後,政府對經濟的主導越來越強,貨幣、鹽、鐵等都國有化了,“重農抑商”成為基本國策,企業家的生存空間非常有限。到王莽變法時,幾乎變成了計劃經濟。另一方面,自隋唐之後的科舉制,把優秀人才都誘惑到了政府部門當官,好處是把國家做大了,壞處是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沒有變成創造財富的力量。過去30年中國之所以發展快,就是因為改革和開放釋放出了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而中國的未來仍然依賴於企業家精神的進一步解放。

  在我看來,無論經濟發展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最關鍵的是自由,言論和行動的自由。只有自由,才能煥發出人類的創造力。中國歷史上,凡是政府管制不嚴、自由較多的時候,就出現學術繁榮和科技進步的高峰。

  現在國家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越來越大,給許多人一種幻覺,似乎中國出現世界一流大學和成為創新之國已是指日可待。但是,在我看來,如果資金的分配權繼續掌握在政府官員手中,如果沒有真正的學術自由,再多的錢也不可能辦出一流大學。政府把科技投入經費都分給民營企業也不可能把我們國家變成創新之國。

  企業家也只有擁有一顆自由之心,才有真正的創新!

  我們對李約瑟研究所的訪問很短暫,但對“李約瑟問題”的思考應該是長期的。類似這樣由私人基金資助的獨立研究機構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是很普遍的,但在我們國家,學術研究機構仍然是由政府壟斷的,獨立的民間研究機構很難生存。中國企業家現在為慈善捐款的很多,但很少有人願意資助獨立的研究機構。他們有小愛,但不敢有大愛。所以,像天則經濟研究所這樣的民間研究機構,不得不靠做商業咨詢維持生計。僅此一點,就足以回答所謂的“錢學森之問”了。

  (作者系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顧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2年07月31日01:24

  人物简介:李約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國現代生物化學家、漢學家和科學史專家。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他關於中國科技停滯的李約瑟難題也引起各界關注和討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