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可以打破“亞洲國家30年增長大限”

http://www.CRNTT.com   2012-11-06 08:46:50  


 
  範劍平:政府不應過於追求經濟增速,而是要下定決心淘汰落後產能,同時還要注意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即去庫存化之後有個去產能化的過程。中國過去經歷過很多次去庫存化,但是沒有真正經歷過去產能化,如果不淘汰落後產能,很難走出新的經濟增長周期,這是本輪經濟轉型的最重要的特點。

  去庫存化有兩個最重要的技術節點,第一就是工業庫存的增長率要低於工業生產的增長率,出現相對減庫存;二是工業庫存出現負增長,即絕對減庫存。現在還沒有出現工業庫存負增長,甚至相對減庫存都不顯著。所以即使經濟見底,基礎還是非常脆弱。減庫存越徹底,經濟反彈越有力,如果拖泥帶水,反彈就會乏力,甚至出現反覆。

  更重要的是去產能化任務沒有實質性展開,這個任務被我們特有的政企關係所阻撓。以光伏產業為例,4年前還是新興產業,4年後就成為過剩產業,背後不完全是市場的因素,有各級政府的原因,人為培育新興產業,出現了“高水平”重複建設。中國鋼鐵行業經過50年的發展,現在成為過剩行業,而僅僅4年時間就可以讓一個高技術的光伏行業成為過剩行業。不管國外是否雙反,光伏產業既然面臨去產能的壓力,就應該選擇讓市場自己去調整,這樣的話,過程可能比較殘酷,但是調整的時間比較短,而且相對徹底。如果讓政府有形之手去幹預市場的無形之手,地方政府都想擠垮其他地區的企業,會延長調整的時間,推遲去產能化的過程。

  中央政府解決周期性調整的問題已經非常賣力,但在結構調整方面,政府應該把握好當前的時機,不能因為有形之手的過度幹預錯失了調整的好機會。穩增長和調結構應該是並重的,不解決結構問題,增長也是穩不住的,也是低水平的。

  創造人口二次紅利

  問: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是制約中國潛在增長能力的重要負面因素,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呼籲改變現有生育政策,您覺得有沒有可能在不改變這些政策的情況下延續人口紅利?

  範劍平:真正的實質性結構調整是增長要素結構的調整,過去增長更多依靠大量的要素投入,很多要素價格低於國際水平。金融危機之後,高能耗產業進一步擴張,暴露了資源和環境約束問題,經濟需要從粗放型增長模式轉向依靠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集約增長模式。可以看到,每年新增加的轉移勞動力數量在減少,未來要改變過於依靠數量紅利的情況,進行二次創業,通過提高對人口素質的投入,爭取人口質量紅利,可以稱之為人口二次紅利。

  我們現在是人口大國,或者說人力資源大國,但不是人才大國。大部分產業工人只接受了義務教育,沒有接受過職業教育,這使得中國的產業工人素質低於日本、德國等國家。有差距就有潛力,現在都在擔心中國的人口紅利枯竭,但人口紅利不會一下子就結束,如果能夠通過教育、科技制度改革,讓更多的產業工人接受職業教育,或者薪酬制度鼓勵大家提高專業素質,完全可以通過勞動力質量的提高使人口紅利得以延續。這個過程不會自發形成,需要政府加以引導。

  另外一個重點是經濟增長要更多依靠科技進步來拉動,中國經濟現在缺乏新的增長點,資本市場缺乏熱點,一個很大的矛盾是技術短期而資本過剩,資本找不到可以帶來驚喜回報的技術,而國內外資本市場成功的故事都是關於科技的。美國在金融危機以後,經濟表現不如中國,但是股市上的表現較好,明星股層出不窮,原因就是有一些可以講故事的公司出現。當然,科技創新不是在原來的結構上進行,曾經的IT大佬,包括微軟、IBM等,在此輪復甦中表現都不是很好。

  消費有望成為結構調整中的熱點

  問:近期學術界對於經濟增長動力有過一些爭論,對於投資和消費到底哪個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存在爭議,您能不能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