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木心,一個無解的迷

http://www.CRNTT.com   2013-03-17 11:48:59  


 
陳丹青:至今不同意木心部分觀點 有爭議是好事

   對《文學回憶錄》的評價,陳丹青看得很客觀:“這本書只是他個人的看法。要是有不同的聲音,當然好,一件事出來大家談嘛……我部分同意他,部分現在還是不同意。沒關係嘛。”

  2011年12月,木心在烏鎮去世。追思紛紛中,他在紐約曾開設“世界文學史講座”一事也被頻繁提及。眾所周知,陳丹青為推廣木心作品一向不遺餘力,並一貫以“我的師尊”稱呼木心—這段師生情緣,即來自木心在紐約的文學講座。

  1989年到1994年間,木心在紐約為十多位來自大陸的藝術家開設講座,講述世界文學史。兩周一次,每人每小時十美金。原本預計一年講完,結果講了五年。木心去世時,陳丹青曾回憶講座往事,有了將當年聽課筆記整理出書的構想。之後,陳丹青花了一年時間,把筆記內容錄入電腦,校對三次,再經編輯整理,最終成書《文學回憶錄》。

善於聊天,所以開課

  1982年,木心自費留學來到紐約,與同年來到紐約的陳丹青相識。1983年始,二人開始頻繁往來。木心擅長聊天,內容精彩,氣質獨特。同樣在紐約結識木心的曹立偉,回憶自己最初對木心的印象就是“聊天”:“如果不注意的話,在一群人當中他可能是被忽略掉的。隨後飲酒聊天,情況就變了。不知不覺地,他就變成整個屋子里的主角……喜歡一語道破一件事,三言兩語說破一個局,聲音不大。剛才那種弱弱的、冷冷的、往後縮的感覺一時蕩然無存……木心聊天充滿敏感,妙語如珠,即興起來,幾乎像個孩子。”

  陳丹青顯然也折服於木心的“聊天”,稱“我原本無學,直聽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因此常帶自己認識的藝術家去見木心,如此,驚嘆於木心才華的人越來越多。過了幾年,章學林和李全武二位請求木心正式開課,聊文學文藝,同時希望借此給木心增加一點收入。

  1989年1月15日,一眾“學生”在畫家高小華家聚會“開課”。木心時年62歲,風采依舊。開講第一天,學生們都是便裝,只有木心一人穿正裝。曹立偉至今記得木心的考究打扮:“深灰色的西服,鵝白襯衫,皮鞋擦得很亮,鄭重其事。看了看我們,也沒說什麼。”現在回看《文學回憶錄》的頭一篇“開課引言”,最後一句話記錄了木心讓學生們合影的要求:“大家穿上正裝,合影。”曹立偉記憶中的木心,精力亦過人,走半天路不用喝水,講課時神采飛揚,興起時白襯衫兩袖擼起:“翻看自己的講課筆記,像看自己列的菜單似的,掃兩眼就可以講出很好的課程。”

  木心開講時,已給講座想好了主題,即“文學回憶錄”:“這個題目,屠格涅夫已經用過,但那是他個人的,我用的顯然不是個人的,而是對於文學的全體的。”他同時想好了“畢業作業”的形式:“學期完成後,聽講者每人一篇文學作品,附在集後,以證明講席不虛。人人高超,有趣!我相信人人能寫出來。”

  木心的講座,依據20世紀20年代鄭振鐸先生的《文學大綱》的脈絡開講。作家、作品、流派,都大致依據鄭先生的框架,其中精彩的是他自己的闡釋和聯想。文學之外,木心也談哲學、宗教、西方思潮、女權或是存在主義。他有自己的獨到看法,“金句”俯拾皆是。

另一個木心

  和作品中的唯美文字不同,木心講課和平時聊天一樣,智慧、機靈,愛講笑話。木心的幾個學生都對他的“愛講笑話”記憶深刻。木心評價陳丹青有這樣的形容:“他彈鋼琴有時候也會彈錯,但是都彈在琴鍵上的,有很多人彈在琴蓋上。”學生之一、畫家李斌甚至因為他的一句玩笑立下事業志向。李斌在紐約時以給人畫肖像為生,木心在看到他畫的肖像後說:“你太苦了,你不喜歡的人要畫得他喜歡。”李斌深受刺激。多年後,李斌回大陸看望木心,拿出自己較為得意的畫給木心看,說:“我現在畫的畫,就是為了讓別人看著不喜歡。”木心對這句話相當開心。

  陳丹青說,木心甚至在重病的時候還喜歡講笑話,而且每次都不止一個包袱:“他一句話出來我開始笑了,我知道後面一定還有好幾句。他只要看到我們笑他就高興,他就再逗、再逗。”曹立偉回憶起木心從前講的笑話,還忍不住模仿他的動作:“他講笑話後,眾人大笑,他本人也笑得不行,順勢做出奇怪的動作,就是身子往後一退,抬出胳膊蓋住自己的臉,防範被人打的樣子。”

  在曹立偉眼里,最會聊天的人有兩個,一是阿城,一是木心,但二人不同:“我有時候想阿城的神聊和他的文章風格接近,文章和聊天如果兩者缺一,損失不大。木心呢?兩者不可缺一,缺一損失甚大。尤其如果你沒有聽過他的神聊,沒有感受他的機智、信心,是難以了解木心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