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型城鎮化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3-03-22 08:20:34  


 
  當然,要實現上述改革,中央政府首先要嚴禁開發區進一步擴張。使得地方政府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低價徵地、然後更低價出讓工業用地去新建開發區,促使其從存量用地集約利用上去做文章,並制定分年度的整體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方案。如此,才能把中國工業用地比重過高,商、住用地比重過低的局面逐步扭轉過來。

  調整工業用地結構給地方政府帶來的財政收入潛力,不僅包括工業用地逐年轉商、住後獲取的土地出讓金收入,還包括這些土地釋放入市後商、住用房地產建設為地方產生的各種預算內稅收。1997年-2009年間,中國工業用地大約增加了2000萬畝,如果這些新增工業園區平均容積率能夠提高1倍,達到0.6-0.8的基本標準,就可以節約出1000萬畝用地。未來十年,按照每年轉化為商、住用地出讓100萬畝,即使以2008年平均每畝商、住用地75萬元的最低價格,未來十年中,每年至少可籌措7500億元的純土地出讓金。即使將其中的三分之一讓利給企業,每年也有5000億元左右的土地出讓純收入。此外,如果上述100萬畝土地中三分之一用於基礎設施與公益事業用地,剩餘三分之二用於住宅開發,為66.7萬畝,以容積率1.5計算,可開發的住宅面積為6億-7億平方米,按每平方米5000元單價估算,總產值大約3萬億-3.5萬億元,新增增加值1.2萬億-1.5萬億元,政府可從中得到各類房地產稅收達4200億-5200億元。

  綜上,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工業用地結構調整,獲得大約每年1萬億元左右的各類收入,基本可以補足當前的土地出讓純收入。最關鍵的是,這個措施和前面提到的城郊村居民建出租房等改革結合起來,可以直接消化目前中國嚴重過剩的鋼鐵、建材等相關行業的產能,並有助於化解地方政府的巨額存量債務。此外,還可以逐步消除房地產泡沫,讓城市居民有更多收入用於非住房消費,並促進流動人口舉家遷移至城市,獲得更高勞動收入,轉換其消費模式。

  因此,前述一系列改革可以從多方面增加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增加社會和諧,為未來長期建立以財產稅為主體的地方公共財政體系贏得轉軌時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