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用制度紅利化解就業難 | |
http://www.CRNTT.com 2013-05-29 08:26:55 |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李翔博士文章稱,改革是要有成本的,社會轉型也是有代價的。 這些年來,一方面是中國正式跨過了劉易斯拐點,大量技術工人的短缺和工資上漲的要求嚴重侵蝕了所謂“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大量寶貴的人力資本由於種種原因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脫節,造成大量的錯配和浪費。從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的角度看,如果說棄舊從新,實現經濟模式轉換,會導致機器的重置,資本的重新積累等社會資源浪費的話,這些損失和人力資本的損失還是無法比較的。青年一代是我們最可寶貴的財富,是我們能不能在未來幾十年保證中國宏觀經濟穩中有進地向前發展的最為重要的資源。讓大學畢業生盡快地融入勞動力大軍之中,保障青年人的就業,是中國經濟社會長期持久發展的重要基石。要想有效地吸納這些新增勞動力,則需要經濟蛋糕的進一步做大。換言之,這也正是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中既要強調“調結構”又要注重“保增長”的根本原因。 回過頭來看,通過保住經濟增長穩定就業市場也是2008年中國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的重要理由之一。保持經濟增長來實現經濟轉型的平穩有序無疑是經濟發展成敗與否的關鍵。根本無法想象,一個青年人無法充分就業的社會能有序實現社會轉型過渡。歐洲的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家由於債務危機和勞動力制度的僵化導致青年人失業率過高,已嚴重傷害了其經濟長期增長的潛力,並給其通過財政緊縮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帶來了越來越大的阻力。事實上,歐盟對於繼續嚴格執行緊縮政策的強硬立場已發生了微妙轉化,不管是政治家還是歐洲央行的官員,都已明確表示僅靠嚴格的緊縮政策,是無法把歐洲拖出經濟衰退的泥沼。而美聯儲衡量經濟是否重回內生增長的標準更是嚴格緊盯失業率數字,一再表示只有當失業率低於6.5%之時才會考慮停止大規模的刺激計劃。 文章表示,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經濟政策的制定不能為了保增長而增長,更不是把完善大學畢業生就業作為一場運動來搞“一風吹”。那樣的話,不僅無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反而會進一步加劇過剩產能和寶貴人力資源的浪費。不論有多大困難,都要堅定不移地“穩中求進”,把工作重點放在結構調整之上。因傳統行業的縮減而導致的勞動力結構性需求下降,無疑是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本之一。對此,出路只能是快速修正我們的高等教育體系,專業結構和社會再培訓體系。無可否認,這些措施本身發揮作用也需要時間,有遠水不解近渴之嫌,可這是我們非得承受不可的代價。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