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壩上的另一所西南聯大:民國時期何以“大師輩出”?

http://www.CRNTT.com   2013-07-20 11:00:03  


 
教會大學的離歌與絕唱

  據岱峻整理的資料,截至盧溝橋事變爆發,“基督教大學總數占全國大學總數約為12%,學生亦為全國大學學生12%;而基督教大學設備、經費、圖書等之百分比皆遠過此數,可知基督教大學在設備經費圖書上皆占優勢”。

  事實上,教會大學在抗戰前的中國整體學術中,已經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醫學、農林、社會學、新聞學、法學、商學以及圖書館學等領域,較之中國本土大學,“具有無可置疑的優勢”。

  首先,以燕京大學新聞系為例,自1942年秋遷到成都恢復辦學,一直到1946年複員北平,成都燕京大學新聞系同樣是碩果輩出。據《中國大百科全書》(1991年版),收新聞出版界人物詞條108人,其中成都燕京大學新聞系的師生有9人。1979年,鄧小平訪美的20名隨員中,有燕京大學校友7名,其中4名畢業於成都燕京大學新聞系。

  其次,在農林方面,金陵大學絕對是一座奇峰。有數據顯示,1949年前金陵大學畢業生,占據了農林部門、農研所及各大學農學院的“大半壁河山”。農經學家蔔凱及其弟子喬啟明、崔毓俊、孫文鬱等在中國創立了農業經濟的“技術學派”,完成了全國土地與農場調查,並將成果付梓出版。

  更值得關注的是,當時農學家章之汶、沈宗翰培養出“百萬華棉”、“小麥2905”等優質良種,掀起戰時中國的“綠色革命”—直到1997年,長江流域產量最豐富的小麥品種,還是當年沈宗翰所改良成功的“金大2905”小麥品種。

  園藝學家胡昌熾、章文才,選育出一大批良種水果尤其是柑橘,帶出了一批“玩物得志”的弟子,如景觀園林專家汪菊淵、“梅花狀元”陳俊愉等。據考證,今日之江津金堂廣柑、華西牛奶、幸福梅林,皆是拜這批金陵大學農學系先賢所賜。

  不僅如此,華西壩無愧戰時中國的醫學教育和臨床中心。擁有一流校舍、教學設備及臨床醫院的華西協和大學醫學院,先後接納了西遷的中央大學醫學院和齊魯大學醫學院。三大醫學院優勢互補,聯合辦醫院,其中中大醫學院的外科和內科,齊魯大學醫學院的病理學,華西協和大學的牙科、藥學、眼耳鼻喉科最負盛名。

  取得如此成果的教會大學,甚至令1947年出任北大校長的胡適感嘆道:“假如國立大學不努力,在學術上沒有成就,很可能是幾個教會大學取而代之。”

  然而,1949年之後,這些教會大學卻遇到了萬劫不複的致命打擊。

  1949年8月30日,毛澤東在《“友誼”,還是侵略?》一文中強調:“美帝國主義比較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很長的時期內,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動,由宗教事業而推廣到‘慈善’事業和文化事業。”

  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國人的反帝情緒急劇高漲。新中國首任教育部長馬敘倫充分貫徹最高指示,表示要參考蘇聯,不再允許外國在中國境內辦學。1952年,國家對各大高校院系進行大調整。在這次院系大調整中受傷最深的莫過於教會大學,包括金大、金陵女大、齊魯、燕京和華西協和大學在內的所有教會大學悉數被解散,院系撤並到相關院校中。

  至此,教會大學成了“絕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