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會雖畫一個大餅 台灣也無錢購買

http://www.CRNTT.com   2013-08-05 09:54:49  


 
  儘管按照美國的立法程序,雖然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了這一提案,但只是表達了該內設委員會的立法意向,不能代表美國眾議院的意見;而要形成最終立法,還需要經過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通過,並最終交由總統簽署,才能生效。因此,該提案能否形成法律,首先是要看眾議院是否會支持並通過這一提案,隨後還要經過參議院的外交委員會和全體會議的議決。而在過去二十年間,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雖然曾經通過了不少關於台灣問題的法案,但最終均難以形成有約束力的立法。何況,即使是參、眾兩院取得一致的法案,美國總統也擁有否決權。而從奧巴馬剛與習近平進行氣氛良好的“陽光農莊會晤”,及美國在不少國際事務上仍需要中國的支持,還有目前台海形勢相當和緩,沒有發生兵戎相見前景的態勢看,奧巴馬政府或許不會理會國會通過的法案。因此可以說,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的這一提案,對美國政府並無法律拘束力,其象徵意義遠高於實質意義。但畢竟其所折射的某種政治心理變化動向,卻是值得關注。

  實際上,過去長期以來,美國國會一直是扮演著中美關係中“麻煩製造者”的角色,屢屢通過不利於中美關係的法案。此其中的因素頗為複雜,但與在美國政壇的意識形態有密切關聯,尤其是在冷戰尚未結束前最為明顯;也與李登輝時期,由劉泰英主導,向美國公關公司“卡西迪”購買游說國會議員的服務密切相關,及國會的一些議員出於自己的經濟利益,而積極推動所謂“友台”法案,甚至是催使克林頓總統批准李登輝“私人訪美”,而國會內也以金里奇為首,成立“台灣聯機”。

  但在陳水扁撕毀美國參與制定的“四不一沒有”,及大搞“一中一台”、“入聯公投”等嚴重抵觸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分裂活動,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而且當時的國民黨“立委”堅決抵制美國政府的“向美軍購案”之後,美國國會的“友台”惡潮已經消寂了下來。而在馬英九推動“外交休兵”之後,更是陷入低迷。同是一個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推出的《2001年台灣政策法案》,其軍售數量和質量都遠低於內容比《2003年台灣政策法案》,而且也沒有附帶政治、外務等方面的內容,也沒有獲得通過。而為何在中美關係相對緩和的今日,美國國會內卻會有“逆轉”的事態發展,確是值得認真探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