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日首腦會談時機成熟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8-14 10:05:08  


 
  誠然,中日關係的一個重要特點的確是民間外交,無論在關係正常化前還是之後民間交流,一直是中日關係不同於其他大國關係中的亮點。兩國民間友好人士為雙邊關係的維護、發展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也要看到民間外交的局限性。8月5日,日本言論NPO公布的中日兩國輿論調查顯示,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從去年的84.3%增加到90.1%,而中國人對日本印象不好,從64.5%增加到了92.8%。這是該組織從2005年開始進行調查以來最壞的結果,似乎主要症結在領土問題上。53.2%的日本回答者認為,主要理由是島嶼問題對立,77.6%中國回答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日本引起領土問題並態度強硬。

  這說明中日兩國的民意非常脆弱,多年的民間外交成果,往往會因為某些政治家的言行而受到極大衝擊。當前中日關係要改善,沒有雙方最高領導人強烈政治意願和個人信任關係,幾乎不可能實現。然而中日首腦上一次見面,還是去年9月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日本前首相野田,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的“走廊交談”。中國和日本實現領導層更替已經過去半年多,習近平主席已經出訪俄羅斯、美國;韓國總統也高調訪問了中國,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半年時間裡同主要鄰國實現了首腦會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然上任後也外交活動活躍,但是中日新領導人至今尚未直接會面。

  現在積極主張中日雙方盡早進行首腦會談的基本落腳點就在這裡,即改善關係需要首腦互信,首腦互信需要首腦會談,而雙方新領導人就任已久卻還沒有會面,成了主要論據。首腦會談本身是必要的,但是上述觀點更多展示的是為了會談而會談的邏輯,忽視了首腦會談的目的。會談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把手段當成目的,就會本末倒置。中日首腦會談的目的,是要有利於重新確認戰略互惠關係的精神,為雙方今後中長期的關係定位勾畫藍圖,給雙方國民和本地區國家以可預測感和安心感,為雙方民意和輿論向正面方向轉變,發揮風向標的作用。

  儘管安倍晉三就任首相以來,多次強調“對話的大門是敞開的”,但是日本對於中日首腦會談在心理上、戰略上和戰術上都還沒有準備好。

  首先,中日力量對比的變化,讓過去日本對中國外交基礎“經濟外交”的邏輯,受到了極大的動搖,如何同一個經濟上比日本還要強大的中國打交道,日本在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中國往往把中國強大和日本製造“中國威脅論”相聯繫,情況並不是這樣的簡單,日本戰後的亞洲外交的基礎是經濟外交,對於經濟以外的手段來進行包括對中國在內的亞洲外交,還缺少經驗和信心。

  2006年當安倍晉三就任後首訪中國的時候,中國經濟的總量還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三,當時日本對於“戰略互惠關係”的定義,是建立在日本經濟優勢的前提上。七年後的今天,日本對於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究竟意味著什麼,恐怕還需要心理上的思考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