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寶成關:中國基層權力“家族化”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3-08-21 11:22:32  


 
  一是家族圈。

  家的親緣性自然特征,使得其對於血緣之外的“圈外人”存在著天然的排他性和偏見性,雖然家庭是組織人類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它又天然地具有排他特性,並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狹隘的偏見,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家族就更是認親疏內外。

  二是准家族圈、哥們圈、利益聯盟等。

  按照費孝通先生的觀點,中國傳統社會的基本結構和政治生活過程稱為差序結構,其政治活動是由己開始在差序圈子中不斷往外推的過程,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沿著這樣的差序格局,與之相連的利益相關者,就會逐個形成一定的圈子,只要有一點點的相關性都可以按照家族的關係來結盟。圈子效應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按照親疏輩分、圈內圈外的關係格局來把控和運轉權力,“德必稱位,位必稱祿,祿必稱用,由士以上則必禮樂節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制之。”(《荀子.國富》)對於圈內人多加照料,如是家人、親信則提的快、拔的高或身居要職,而處於圈外或遠離這個圈子的人則很難有所作為,縱使提拔也是處於“虛位”或最苦最累的“一線”,不僅如此,在政治問責和法律懲處上還對圈子內成員多加庇護,對圈外的人則多加“推手”甚至“栽贓陷害”,形成官官相護、親親相保的聯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我國基層政權治理中“異地為官”制度雖實行了多年,但“強龍鬥不過地頭蛇”或“被拉下水”的現象卻依然頻頻發生。所以說,“家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堡壘。中國文化之所以這樣富於韌性和綿延力,原因之一,就是由於有這麼多攻不盡的文化堡壘。”

  血緣認同導致的利益均沾效應。

  血緣是身份社會的基礎。尊重血緣親情,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也是“家國同構”政治模式的一個重要特質。從發生學的角度來看,血緣具有不可選擇性、不可逆性和沿襲性的特定性質,不可選擇性要求的是“親親”,以家人為先;不可逆性要求的是“尊尊”,以長輩為大;而沿襲性要求的則是“同源”,以族譜為根。血緣認同的這種特性為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及其一統天下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心理條件和合法性支撐,同時也對政治生活形成了諸多阻滯,最為典型的是利益均沾效應的形成。

  一是人與人的權利和義務根據親屬關係來決定。處在權力場域中的人很容易因為血緣的親疏有無而被固定在某個位置上,自由流動或升遷難以實現,縱使有法律的牽制和干預,擁有家族或血緣利益優勢的人也會想方設法採取各種迂回策略“尋租”或“牟利”,即用血緣的坐標來劃分空間的方向和位置,尊卑貴賤、親疏密間皆定格妥當。尤為特別的是,血緣所決定的社會地位不容個人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有什麼樣的父母、出身和門第,就決定了你未來的生存發展狀況,並且是天然合理的,所以有權勢的人會利用這個無法競爭,又不易藏沒、歪曲的事實來做分配各人職業、身份、財產的標準,這就是我們常言的“拼爹”或“聯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