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放下少林寺,放過釋永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8-22 11:01:28  


 
  “作為傳承人,如果失去對它的控制,少林文化的氣脈就會中斷。對人類文化來講,這將是無可挽回的損失。”釋永信意識到,“面對商業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

  少林寺被各種商業利益包圍後,選擇了以商業化反擊商業化的路徑。這種商業化遭到一些質疑,但在釋永信看來,把少林寺的商業化放置到其生存環境中來觀察,無疑是保護少林寺的最好路徑。

  ■ 寺院商業化古以有之,少林寺何罪之有?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至今已逾1500年。在我們的想象中,當時的少林寺寺院應是藏於深山,遠離塵囂;寺內的開銷靠自給自足,一部分香火供應;寺內僧人修禪、習武,偶爾出山化緣、贈醫施藥、宣傳佛法、普渡眾生;日常生活基本與外界隔離,處於避世狀態。即使出身皇家寺院,尊為武林盟主,也只是在危難關頭才現身。

  但這其實只是想象。

  中國古代寺廟一直有經營的做法,大寺廟是大地主,小寺廟是小地主。除了靠布施香火錢外,寺廟本身也兼營工商業。比如說在隋唐時期,佛教裡面有“佛進藏院”,中國經濟學家認為“佛進藏院”就是中國的典當行。宋、元、明代,特別是到了清代以後,佛教堂經營已經非常成熟,在寺院裡有收租的,有做買賣的,這些在史料上都有記載。

  君不見魯智深為什麼在五台山下買不到酒肉,嘴裡都淡出鳥來。就是因為酒店的本錢和房子是山上寺裡的,如果賣給山上的和尚酒肉,方丈追究下來,會收回本錢,趕將出去。這個虛構的故事卻反映出一個事實:方丈大和尚也是搞經營的。這經營活動智真長老搞得,永信長老當然也搞得,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少林寺商業化又何罪之有?

  菩提本非樹,少林亦非寺

  正如釋永信書中所說:佛教信仰與佛教文化是不一樣的。佛教信仰是佛教徒的事,然而佛教文化卻是更為寬泛的大眾的事,是屬於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為什麼不能一方面堅持修煉,堅持佛教的信仰不變,把我們的佛事做得更好,一方面利用各種形式弘揚佛教文化,從而既解決生存的問題,又擴大佛教的影響呢?

  對於我們一眾並沒有明確佛教信仰的普通人來說,少林寺的世俗意義遠大於宗教意義,完全可以將其歸之為一個文化概念,就把少林寺看做一個風風光光的企業,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又有何不可?

  將清淨之所變成了是非之地和名利場,這肯定不是釋永信想要的,但這卻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對於一座寺院及當地旅遊的生存發展,釋永信選擇了“拿起”,那麼,成就了如今畸形少林寺的我們就只能選擇“放下”,面對那些漫天中傷釋永信的傳說,不妨當成在看一部商戰劇,感嘆下劇情後一笑了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