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落伍”的魯迅

http://www.CRNTT.com   2013-09-16 14:30:15  


 
寫在旗幟上

  儘管如此,當前無論是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魯迅仍然是選收篇目最多的作家。魯迅在語文教材中“老大哥”地位的形成,有其歷史根源。

  早在1937年魯迅去世一年之際,毛澤東就做了《論魯迅》的報告,稱魯迅為“中國第一等的聖人”,認為“孔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是新中國的聖人”。到了《新民主主義論》中,他不但稱魯迅是五四以來文化新軍的“最偉大的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而且寫下了這段包含了三個“偉大”和七個“最”的話:“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顔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澤東對魯迅的這一“定性”,直接被寫進了1956 年頒發的《初級中學文學教學大綱(草案) 》。該大綱規定,初級中學學生從一年級起就學習魯迅的作品,以後逐年加多加深。

  和課本相配套的教學參考書,根據大綱所規定的原則明確了每一篇魯迅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任務。比如《孔乙己》,“講授這一課,目的在使學生認識封建文化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加深學生對封建制度的憎恨”;《故鄉》“目的在使學生認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裡農民生活日趨惡化的痛苦和作者對農民的深厚同情,學習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精神,培養為勞動人民服務的品質”;而《祝福》“目的在使學生認識舊中國被壓迫被侮辱的勞動婦女悲慘遭遇和封建制度吃人的罪惡,因而更加痛恨舊社會,熱愛新社會”。

  “毛澤東雖然極力推崇魯迅,並對他給予高度評價,但他的推崇除了個人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和對魯迅人格的欣賞之外,無疑帶有政治實用的目的。”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新宇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政治的力量極大地加大了魯迅的影響。然而,這種出於政治需要而進行的闡釋和評價是取其所需而不計其餘的,並非源自對魯迅的思想、人格和追求的切實考察和全面研究。因此,這種推崇和宣揚往往是片面的。”

  在《論魯迅》中,毛澤東概括了魯迅的三個特點:政治遠見、鬥爭精神、犧牲精神。而用以證明魯迅有“政治遠見”的例子卻是“他在1936年就大膽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險傾向,現在的事實完全證明了他的見解是那樣的穩定,那樣的清楚。托派成為漢奸組織而直接拿日本特務機關的津貼,已是很明顯的事了”。

  “大半個世紀之後,學界早已清楚,所謂托派成為漢奸而且拿日本人津貼,純粹是無中生有。如果把這一點坐實到魯迅身上,結果恰恰證明魯迅並無政治遠見。也就是說,魯迅通過政治的力量而迅速家喻戶曉,但家喻戶曉的魯迅卻不是真實而完整的魯迅。為配合政治運動而闡釋魯迅的做法成為後來幾十年的傳統。”李新宇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