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中國為何要擴大向西開放 | |
http://www.CRNTT.com 2013-09-23 09:50:31 |
今年7月,來自緬甸的天然氣通過近期完工的一條長達1100公里的管線輸往昆明,如果滿負荷運營,這條管線將使中國天然氣供應每年增加120億立方米,而這一數量是中國目前天然氣年進口量的30%。6月,俄羅斯和中國達成協議,到2018年俄通過輸油管線對中國的石油年供應量將增加一倍,達到3000萬噸,之後還將繼續增至4600萬噸以上。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的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也是油氣資源出口大國,土庫曼斯坦這個很多國人並不熟悉的國家,擁有全球第四大天然氣儲量(居俄羅斯、伊朗、沙特之後)。 雖然促進能源供給的多元化是中國擴大向西開放的重要目標,但它卻不是唯一重要目標。中國領導人意識到,要想持久、穩健地擴展與西亞、中亞、南亞國家的友好合作,就必須要做更大文章。由此,習近平在近日訪問中拋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構想,而其亮點在於“帶”字,這一構想將著眼於更大開掘能源領域之外的各國合作潛力,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速度和質量,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漸使中國擴大向西開放的各部分、各層面互動融通,形成一盤大棋局。 擴大向西開放和“西進”是不是一碼事?或許是因為“西進”這個詞聽起來太過強勢,這一近年主要由知名國際問題專家王緝思教授倡導的戰略構想並未原封不動地變成正式的政策表述。但應該說,擴大向西開放與“西進”在精神內核上是基本一致的,即地處歐亞大陸西端、居於亞太中心位置的中國,不應將眼光局限於沿海疆域、傳統競爭對象與合作夥伴,而應更多關注自己廣闊的西部疆域和位於中國西部的眾多國家。當越來越多的中東、中亞和南亞(甚至包括中東歐)國家“向東看”之際,中國也需要以“向西看”和“向西走”予以回應。 中國的“西進”,並不像有些國外學者所言,是針對美國“重返亞太”而被動實施的“敵進我退、敵退我追”,它是以我為主、自主能動的戰略謀劃。中國的“西進”不以應對美國為根本出發點,也不以抗衡美國為最終落腳點。外交部長王毅曾在今年6月首度明確提出要發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是涉及中國外交總體變革的又一重要表述。在筆者看來,中國要想有自己的“大國外交”,前提在於擁有更完整、更平衡、更具時代性的世界觀和全球視野,對外政策謀劃應有意識地擺脫“美國的陰影”。“西進”戰略是基於對中國自身發展和對外關係存在的諸多“不平衡”問題的思考,也是解決這些“不平衡”的迫切需要。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