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資源瓶頸約束是經濟發展最大障礙

http://www.CRNTT.com   2013-10-11 09:05:40  


 
  然而新全球化使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冷戰結束後,發達經濟體開始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製造業,由此使中國等一批發展中國家轉變成世界製造業的主體。2009年,中國工業產出總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制成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也從1980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15%。但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加速,使世界人口主體進入到工業化進程,由此極大地增加了世界資源消耗量,也使新千年以來世界初級產品價格的增速大大高出工業制成品價格的增速。

  2001-2008年,世界出口平均價格指數增幅為53.5%,同期初級產品出口價格指數增幅卻高達172.2%。次債危機爆發後,2009年世界初級產品價格指數由於危機影響曾猛跌30%,但2010-2011年兩年又分別上漲26.1%和26.3%,新千年以來世界初級產品價格的年均漲幅則高達10.6%。

  世界初級產品價格在新千年以來的暴漲,也與發達國家轉移製造業後轉向了發展虛擬經濟直接相關。金融全球化導致實體經濟金融化,表現為世界大宗商品價格的漲落越來越脫離供求而由金融資本主導。有分析說明,目前石油價格的上漲中,至少有1/3是由金融投機造成的,而資源生產大國也樂於資源價格被國際炒家拉高,甚至幹脆直接參與資源的炒作,由此就形成了金融大國與資源大國聯手掠奪製造業大國利潤的局面。最終把二戰後至新世紀前,國際市場上製造業價格增速快於初級產品價格增速的格局從根本上顛倒了過來。其結果之一是中國等未完成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必須為未來的工業化支付遠高於美日歐等工業化先行國的資源成本。結果之二就是由於製造業大國的進口價格增速遠高於出口價格增速,遲早會出現貿易逆差。

  2020年或出現貿易逆差

  文章分析,從中國自己的情況看,由於2011年初級產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只有5.2%,在進口中卻占到34.7%,所以當年的出口價格指數是10%,而進口價格指數卻高達17%,即價格條件不同所導致的進出口額增長速度差,竟高達7個百分點。2001年,中國初級產品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為18.8%,2011年猛增到34.7%。日本在工業化後期初級產品進口比重最高曾達82%,中國的資源條件雖然好於日本,但面臨世界資源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新環境,因此初級產品進口比重在未來20年中很可能將超過3/4,這就會使進口增速快於出口的格局越來越明顯。

  如果未來20年世界初級產品價格指數的增速按新千年以來的10%計算,2030年的資源進口總值將達到18萬億美元,是目前世界資源出口總值的3倍還多。如果進口增速為15%,只比出口增速高出1個百分點,到2020年後中國就會開始出現貿易逆差,到2030年貿易逆差就將高達1.3萬億美元。出口是進口基礎,有出口才有進口,如果出口增長乏力,資源進口就會受到出口瓶頸約束,中國工業化的速度就會因此降下來。

  還必須看到,中國目前雖然還擁有巨大的出口能力和貿易順差以及巨額外匯儲備,但這是建立在人均GDP已經超過5000美元的時候。中國仍有9億低收入的農村人口,且城鄉消費水平相差3倍。工業化超前與城市化滯後並存的格局,形成了中國超強的儲蓄機制,這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也是新千年以來巨大貿易順差與巨額外匯儲備的來源。但若在未來20年中國展開大規模的城市化,這個機制將被改變。比如,如果目前真實的城市化率是2/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就得新增12萬億元,而12萬億元已經是2011年中國全部按人民幣計算的出口額。所以,隨著中國經濟從外需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原有的強勁出口動力機制也會逐漸消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