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寧:思想市場是中國改革繞不開的坎

http://www.CRNTT.com   2013-10-17 11:29:32  


 
  沒有人懷疑,在我們今天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最終原動力。我們今天的世界之所以和工業革命前不同,從衣食住行各方面來看,都是拜知識創新和技術進步所賜。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物質和能量守恒,唯一可以無止境增長的是知識。因此,經濟的持續發展必定以知識創新為基礎。除知識之外,經濟生產當然也離不開其他生產要素,譬如資本、土地及人才資源。但是,知識決定了這些要素的生產率。市場經濟離不開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自由、統一的產品市場是企業公平競爭的重要制度保障;在競爭的壓力下,企業不得不致力於產品開發,贏得顧客青睞,從而才能生存。而開放的要素市場一方面促進生產要素合理使用,一方面保障企業的優勝劣汰;在產品市場上勝出的企業能夠獲得其所需的各種要素,從而進一步發展壯大。

  思想市場是一個針對知識而言的要素市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經濟學理論一般認為知識是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只能靠政府提供,而不能倚靠市場,從而否定思想市場的可能。這種觀點其實似是而非。且不爭論知識是否是公共物品,但公共物品一定只能靠政府嗎?科斯關於燈塔的著名研究以及中國高速公路的實例都提供了否定答案。這種觀點的最大誤區是把市場力量排除在知識生產之外,認定國家是知識生產的不二選擇。在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高等教育完全受國家壟斷的情況比比皆是。沒有市場競爭,這些國家雖然重視教育上的投資,但投入產出比很低。

  出於另一種誤解,不少人認為思想和市場風馬牛不相及。他們認為在思想領域,追求的目標是真理,而市場是逐利場所,思想怎麼能交給市場呢?雖然沒有什麼經濟學理論支撐,這種觀點不僅很有市場,而且根深蒂固。這是源於對市場本身的誤解,它狹隘地理解市場,把市場和金錢畫上等號。其實市場是多樣的,很多市場不靠金錢投票。市場的本質是鼓勵多元化和異質性。

  由於各種歷史誤讀和現實誤判,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自由開放的思想市場。這無疑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致命軟肋。我們可以從一個大家熟知的現象以管窺豹。一般而言,企業的生存之道首先是考慮在知識上勝出對手,即以產品創新吸引顧客而立於不敗之地。企業在知識上的選擇必先於生產過程——企業在生產之前必須首先決定生產什麼,而生產什麼首先是一個知識問題,其次才是一個經濟問題。但是,中國絕大多數製造業完全矮化成一個車間,他們倚靠海外訂單生產,不涉足任何非生產環節,從產品設計到市場營銷都拱手讓人。在製造業里,眾所周知,生產是一個利潤薄、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環節。中國企業卻樂此不疲,為什麼?沒有開放的思想市場,他們何以在產品市場上與先進之邦的企業抗衡?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看重思想市場。我們紀念孔子是因為他開風氣之先,把官牆之內的學問民間化,有教無類,廣開民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集思方可廣益,有容乃能致大”,“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等古訓大家至今耳熟能詳,無不為其背後的智慧所深深折服。中國傳統智慧“實事求是”,是我們前三十多年經濟改革的理論指導。中國的另一個傳統智慧,思想市場,應該是我們下一輪改革的指明燈。科斯生前一直看好中國,堅信“中國的奮鬥就是世界的奮鬥”。但中國靠什麼而奮鬥?唯有知識創新才能擔此重負。思想市場是中國改革繞不開的坎。

  (作者早年就讀北京大學,後赴美求學,獲芝加哥大學博士,自1998年起擔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哈利.科斯助手,並與其共同完成《變革中國》。現任美國科斯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及浙江大學科斯經濟研究中心國際主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