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悲情烏克蘭:長達12個世紀的民族、地緣關係史

http://www.CRNTT.com   2014-02-27 10:13:12  


2014年2月19日,反政府示威者站立在基輔獨立廣場的硝煙中。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訊/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克·顯克微支(Henryk Sienkiewicz)1884年寫完《火與劍》時,訴說其祖國波蘭被沙俄占領,悲憤的他通過描述17世紀波蘭騎士在烏克蘭大草原的戰鬥史詩來抒發愛國情懷。也正是通過這部文學名著,世人才了解波蘭、哥薩克、俄羅斯、土耳其人和韃靼人(蒙古人)在烏克蘭進行的數百年角力。

  這些歷史遺產,也給烏克蘭帶來了族群對立和分裂的隱患。烏克蘭族、俄羅斯族、韃靼族分布在這片廣袤而肥沃的土地上。2013年開始的烏克蘭國內動蕩,被諸多觀察方認為是國家分裂的表現。烏克蘭社會長期存在親西方和親俄兩派,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個國家自蘇聯解體以來始終沒有穩定的國內局勢。

  2004年橙色革命,讓親西方的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上台;隨後在2006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又利用季莫申科與尤先科內訌,先成為總理,然後問鼎總統寶座。儘管在這次動蕩中亞努科維奇失敗了,他的豪華別墅被民眾打開,連同他的金條、豪車甚至養的牲畜,都被曝光。他從總統變成通緝犯。

  但由於這幾年人們已經在烏克蘭乃至世界各地看到太多的政治動亂,再加上烏克蘭複雜的國內形勢,使得世人很難輕易論斷孰勝孰負。

  以著名的第聶伯河為分界線的東西烏克蘭的分歧是否會表面化?周邊大國特別是歐盟和俄羅斯何去何從?中國在烏克蘭的利益會不會受到影響?這些懸念恐怕會長期懸掛在這片擁有60萬平方公里領土、4000多萬人口的東歐大國的天空上。

“東向”政策引發的亂局

  回顧烏克蘭這次社會動蕩,其起因仍是其國內的親歐派和親俄派的鬥爭。自2012年開始,經濟陷入困境的烏克蘭開始與歐盟進行談判,旨在簽訂一系列經貿合作協議,這引發了俄羅斯的反彈。

  2013年8月,俄羅斯調整了其對烏克蘭進口產品的海關條例,使得8月14日起俄羅斯聯邦海關停止了所有來自烏克蘭的進口。這被視為俄烏之間的一場貿易戰,意在阻止烏克蘭與歐盟簽署貿易協定。根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局的報告,與2012年同月相比,2013年8月烏克蘭的工業生產下降了5.4%,8月下降了5.6%,10月為 4.9%。

  到了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政府宣布暫停準備簽署同歐盟的同盟協定,理由是之前的幾個月烏克蘭經歷了一段“工業生產和與獨聯體國家關係的雙重失落”。時任烏克蘭總理的米克拉·阿扎羅夫指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烏克蘭的貸款條件苛刻,包括削減預算、將汽油價格提升40%等,所以烏克蘭才決定延緩與歐盟簽署合約。亞努科維奇也為拒絕歐盟辯解稱,歐盟沒有向烏克蘭提供足夠的財政援助,幫助烏克蘭提升其經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