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大陸專家: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0:12:26  


兩岸亟需形成合力,維護中國正當權益。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上海東亞研究所區域安全研究室副主任李惟錚助理研究員在《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淺析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機遇與挑戰》,作者認為“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期以來,雙方各領域交流持續進展,成果豐碩。隨著兩岸關係逐步進入“深水區”,如何使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實現制度化,成為必須思考和實踐的課題。該制度化建設不僅包含經濟、社會領域的制度框架,更須納入兩岸關係政治框架與軍事安全框架。惟有建立全面而系統的制度框架,兩岸各領域的關係才能臻於完善,和平發展才能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新形勢下,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建設的重要一環,推進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既面臨難得機遇,也充滿諸多挑戰。”文章內容如下:

    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機遇

  (一)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符合台灣的戰略利益

  該機制的建立,一方面有助於降低兩岸軍事敵意,增加軍事活動透明度,減少因誤判而產生衝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降低因兩岸對峙而投入的軍事預算,台灣可減少甚至終止對美軍購,避免因高額軍費而拖累台灣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此外,2014年台灣開始轉型“募兵制”後,駐守東、南沙的義務役兵力將陸續退伍,在招募不到志願役士兵接替的情況下,台灣在東沙、南沙有可能陷入“無兵可守”之窘境。在地區島嶼爭奪愈演愈烈的情勢下,台方欲單獨維護南海“主權”,“恐怕會越來越吃力”。“在藍、綠陣營都有保護太平島決心的前提下,若能在南海地區先行與大陸嘗試‘軍事互信機制’,則民眾對當局宣示南海‘主權’應該更具信心。”(1)

  (二)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維護台海和平的重要保障

  台當局曾經“視信心建立措施與軍事互信機制為兩岸擱置爭議、和平共處的重要藥方”(2)。民進黨執政期間亦不斷地拋出推動兩岸信心建立措施或軍事互信機制等相關議題,故台灣媒體認為“於今之計,唯有消弭兩岸敵對意識,方能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才是台灣安全保障”。現階段,兩岸軍力差距持續擴大,使台海局勢的穩定不能建立在傳統的“軍力平衡”概念之上,而馬英九提出的第一道“防線”是“兩岸關係制度化”,軍事互信機制便是“制度化”在軍事領域的具體實踐。(3)只有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台灣的安全才會有根本性的保障,此可謂台灣未來發展的利基。

  (三)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符合兩岸和平發展制度化的需求

  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標誌著兩岸軍事對立狀態的結束,必然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穩定局面的鞏固,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需要。儘管當前形勢下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很低,但“還是要防範發生意外與誤判的可能性”;“兩岸海空軍很久未發生擦槍走火意外,那是兩岸軍方自我克制的結果,而非彼此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4)為此,蘇起曾強調“兩岸現在應逐步建立機制,以降低或消除發生意外與防止發生誤判”(5)。

  (四)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有利於兩岸共同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夢”的核心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體表現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祖國統一是民族振興的集中體現,而建立一個穩定兩岸情勢的制度化機制,符合大陸和平崛起的政策,也符合台灣當局的兩岸和平與和解政策。同時,只有建立了這一機制,兩岸才有可能在東海、南海等涉及雙方共同利益的一系列問題上採取一致的政策立場乃至聯合行動,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與各方面的利益。(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