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長期保護非中國汽車業發展之福 | |
http://www.CRNTT.com 2014-05-05 08:40:59 |
不由想到,以往在每次改革開放的重要節點上,這些問題都曾經被廣泛討論過。如鄧小平南巡以前、加入WTO以前,都曾對改革開放的理念問題,以及針對某些行業包括汽車、電子、信息、化工、食品、飲料等行業的具體開放問題,產生過強烈質疑乃至否定。鄧小平南巡講話、加入WTO時的廣泛宣傳,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導致我們近年來改革開放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根源。 很遺憾,在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明確了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今天,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今天,我們居然還在為這樣的基本理念和事實邏輯糾結、模糊乃至錯誤著,新一輪的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能夠順利推進? 開放競爭的可選路徑 文章指出,開放競爭已是中國汽車發展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重新總結汽車行業60多年發展的經驗教訓,反思為何至今未能建立自己的國際競爭能力,甚至不敢在國內市場面對跨國公司的競爭?在此基礎上,才能重新制定中國的汽車發展戰略,重構汽車產業法律政策體系。 為此,提出四條建議: 第一,放開汽車市場准入。 過去60年中國汽車的最大失誤就在於一直由政府以市場准入審批來主導行業發展,目前的狀況證明這種模式是完全失敗的,必須改弦更張。本次全面深化改革,解決的正是這樣的問題。政府的職能不是管市場准入而是監管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所以,中國汽車發展戰略必須重新設計,要從目前計劃經濟的發展戰略轉向市場經濟的發展戰略;汽車產業政策,包括法律法規也需重新修訂,要重新審視和定位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從政府主導資源配置轉向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取消政府對於汽車市場准入的投資審批權,讓各類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根據市場規律和市場信號決定如何投資生產;政府只是負責制定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以及監管行業競爭、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也就是說,中國汽車市場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充分開放,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同一標準的規則和公平競爭的環境。其中,放開市場競爭是這一轉變的根本體現和基本路徑。這是中國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中國本土汽車企業成長的必要條件。 毫無疑問,放開市場准入對於政府來說意味著職能的根本轉變,即從權力轉向服務;對於國有車企來說意味著目前市場格局的打破、合資企業優厚紅利的可能喪失以及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為了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為了全局的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這是必須承受的局部痛苦。 第二,放開汽車合資股比限制。 這是在第一條基礎上順理成章的措施之一。強行規定合資比例早已不合時宜,既害人又害己——表面看讓國有車企獲得了豐厚利潤和技術轉讓,但也傷害了其自立能力;表面看讓政府獲得了汽車行業發展的主導權,但不公平、不充分的市場競爭更從根本上損害了國家利益;表面看讓跨國車企進入了中國市場,但也因此制約了他們的投資經營和市場競爭;而對於後進的民營車企來說,則形成了國有車企和跨國公司聯合鉗制他們的絕對不公平競爭環境,更是嚴重損害了潛力最大的本土車企自主競爭力的形成。 鑒於此,應一步到位放開汽車合資股比限制,而不是先放控股權再放獨資權。汽車合資已經30多年,再用“逐步放開”的方式來放寬外資股比,只不過是某些既得利益者的緩兵之計,希望維持目前的基本利益架構,根本不是出於國家利益、行業利益、消費者利益的漸進改革的策略考慮。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