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要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6-17 09:10:27  


 
  如何投:消除資金成本及債務依存度過高的體制基礎

  問:目前,資金成本高企不下,而據我所知,資金並不短缺,問題究竟在哪里?

  李揚: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少有的高儲蓄國家。自1994年以來,中國國內部門總儲蓄率政府、企業和居民戶的總和儲蓄率一直攀升,2013年底,甚至超過50%。基於這一事實,中國國內投資的資金約束,並不體現為資金的短缺,而是體現為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不暢,並因此人為造成資金成本上升和債務依存度過高。因此,所謂解決好“如何投”的問題,主要是要採取各種措施,加快調整金融結構,以期在總量上切實抑制資金成本上升的趨勢,在結構上有效解決債務依存度過高問題。

  問: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金融領域堪稱亂象叢生。流動性過剩的同時利率高企,金融系統自我服務傾向愈演愈烈等,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很大傷害。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李揚:這主要歸因於中國金融體系存在嚴重扭曲。

  其一,流動性過剩與高利率的怪異組合,與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制度密切相關。在現行管理體制下,外匯儲備及其變化與貨幣供給機制關係過於僵硬和直接: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直接導致中國貨幣供給總量不斷擴張;為杜絕“輸入型”通脹,央行不得不通過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和發行央票等手段進行大規模“對衝”操作這固然“凍結”了高達20萬億的基歹幣,但也致使市場上可貸資金短缺,導致利率水平攀升。應對這一問題,我們顯然需要改變外匯儲備由貨幣當局直接管理並成為中國貨幣供給變化主導因素的格局。惟其如此,中國的利率方能恢復到與流動性過剩相適應的低水平;貨幣當局在擺脫了被外匯儲備綁架的局面之後,方才有可能自由、獨立地制定並實施貨幣政策。這是一個議之甚久,在2006年曾有所啟動,但因種種原因而淺嘗輒止的一項重大改革議題,如今,我們必須下決心徹底解決它了。

  其二,在多重管制體系下,中國的金融抑制呈不斷惡化之勢,並進一步導致“創新異化”。金融機構力圖避開行政色彩極強且部門間嚴重分割的金融監管,包括規避信貸額度配給制和限制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業提供貸款的政策,大規模從事監管套利,便是其主要表現。加之資本金約束、貸存比的流動性約束,使得銀行追逐由存貸款利率分割、不同市場監管規則差異所造成的“息差交易”機會大大增加。在貨幣信貸存量較高且增長迅速的情況下,資金成本的上升,反映了大量資金在金融部門內部自我服務和自我循環。商業銀行近兩年同業業務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重,由2010年的8%飆升至2012年的12%,有些股份制銀行已超過25%,便是明證。解決此類問題,顯然需要我們按照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徹底摒棄那些非市朝的信貸配給制度、信貸額度控制和貸款投向管制,摒棄早已脫離實際的存貸比管制制度,改用各種監管指標,實行間接管理,進一步深化中國金融體系的市朝改革。

  其三,多部門分業監管模式,人為造成大量套利機會,而且,在混業已經在金融產品層面大規模展開的情勢下,堅持分業監管將使得我們無法把握信用總量的規模、結構和動態變化,弱化了監管效率。就此而論,盡快改革早已跟不上形勢發展的分業監管格局,顯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其四,從資金需求側看,資金成本的上升反映了廣泛存在的道德風險問題。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國有經濟部門作為重要的融資主體,其軟預算約束問題嚴重存在,這是產生道德風險的最大溫床。由於這些融資主體對資金價格的敏感性相對較低,對資金需求始終處於饑渴狀態,其融資規模的擴大,便會推高全社會的融資成本。對此,應深入推動地方政府和國企改革,硬化它們的預算約束,減少它們對資金的無效占用。另一方面,政府長期實行的“父愛主義”,使得市場缺乏風險意識,一些金融產品的投資者甚至認為中國不會出現違約風險,或者,即使存在違約風險,也會有銀行或政府的隱性擔保作為安全保障。廣泛存在的“剛性兌付”問題,進一步助長了無風險意識的市場套利行為,加劇了投資者的道德風險。解決這些問題,顯然需要我們迅速建立包括存款保險在內的市朝風險處置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